第23章 孙承宗,袁崇焕,到底谁去辽东好呢?
- 大明,崇祯不想要系统啊!
- 我在山师送外卖
- 2216字
- 2025-04-01 15:34:56
‘唉!但愿曹化淳和方正化,不要让朕失望吧!’
听到系统这么说,朱由检虽说是有心反驳,却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毕竟他们这些统治阶级,可不是想着去为底层去服务的,而是要想尽办法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就算没有了那些太监在上面管着,腾骧四卫的战斗力会更加强大,朱由检也不会那么做。
先不说没有了那些太监,军队里的那些将校也会贪墨,光是禁军不在自己手中掌握,朱由检心里都接受不了。
而且他最害怕的,还是大明的底层百姓明白这个,觉得他们这些帝王将相的存在,是盘剥压迫天下百姓的。
若是百姓们明白过来,发现他们头上没有人管着,自己会活的更加幸福富足,他这个皇帝还怎么当下去?
和系统交流过后,朱由检也没有了开始的兴奋劲,随意检阅了大军后,就让王承恩宣旨,告诉这些大头兵们,他们新的头头上任了。
不过朱由检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明君,还是赏赐给了腾骧四卫大量的酒肉。
除此之外,还给那些士兵多发了一个月的粮饷,算是他这个皇帝施下的恩德。
反正他现在是财大气粗,这点钱粮相比于系统给予的,连十分之一都用不了。
“皇爷,有曹公公和方公公在御马监看着,腾骧四卫定不会再如往前那般。
而且去年调往西南平叛的勇士营,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也会返回京师,到时候皇爷更可高枕无忧。”
王承恩看朱由检从校场回来以后就闷闷不乐,还以为他是担忧自己手里的禁军太孱弱,保护不了皇室的安危,于是出言安慰道。
腾骧四卫虽说是皇帝禁军,但相比于勇士营,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
充当大明王朝救火队员的勇士营,才是皇帝手里面最为锋利的那把尖刀。
如今奢安之乱已经平息,勇士营自然是要返回京师,到时候皇爷也就不用再如此的忧心了。
“大伴,你说——
唉,底下都还有什么事物,需要朕去处置?”
朱由检本想给王承恩说说,他因为系统的话而产生的担忧,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其他话题。
臣不密则失身,君不密则失臣啊!
即便是王承恩对自己可以说忠心耿耿,但朱由检依旧不想在他面前吐露自己的心事。
“皇爷,除了那些奏疏外,钱师傅会在申时觐见。”
王承恩说的钱师傅,是当初天启皇帝的老师之一钱象坤,因为也教导过朱由检,所以被王承恩尊称为钱师傅。
钱象坤虽说不是东林党中的高层,但也和魏忠贤不怎么对付,于是在天启年间,被魏忠贤清理异己之时被赶回了老家。
在朱由检扳倒阉党之后,钱象坤也是和杨景辰钱龙锡等人一样,被授予了礼部尚书,再一次踏入了京师。
“钱师傅这次倒是委屈了,不过以他的才干,入阁不过是早晚,到时候多准备些膳食,朕要和钱师傅共进晚膳。”
朱由检听到钱象坤,心里面的沮丧之情少了许多,这可是他在朝堂里步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在驱逐了魏忠贤之后,阉党虽说还有些残存势力,但对朝局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而浙党,楚党,齐党,这些年已经是青黄不接,面对人才济济的东林党已经是无力抗衡。
钱象坤虽说当初去职时,是被魏忠贤诬陷作为东林党去处理,但实际上他不算东林党人,反倒是和温体仁属于一个政治立场。
作为温体仁的门生,他可以说是和温体仁有些斩不断的关系,他们师徒联合起来,绝对算是朝中另一股中坚力量。
虽说这个实职的礼部尚书不群不党,向来是以孤臣而著称,但也正因为如此,力量显得有些太过于单薄。
自己这次虽说没有能让钱象坤进入内阁,但只要他再入朝堂,凭借着帝师的资历,成为内阁大学士可谓是板上钉钉的事。
“奴婢这就去让人安排——”
听到朱由检准备和钱象坤共进晚膳,王承恩心里面也是有谱了。
看来这位钱师傅,往后定会被皇爷重用,那自己在应对之时,可是要给足这位钱师傅颜面。
虽说他王承恩没想过要和魏忠贤一样,成为独霸朝堂的权阉,但也是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
‘系统,这个袁崇焕怎么样?’
在安排完王承恩后,朱由检开始批阅今日份奏疏,不过在看了几本之后,他停下来在心中问询系统道。
‘对于此人,系统不发表意见。’
听到朱由检问袁崇焕如何,系统直接选择拒绝回答。
这可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即便是后世里,对于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的争论,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唉!朕就知道,可如今辽东的形势,依旧是不容乐观,必须要有一个得力之人过去坐镇才行,系统你觉得谁合适呢?’
朱由检现在学会了迂回,反正就是想变着法的,让系统给自己透露出些有用的信息。
‘根据后世人的看法,关外的那些镇堡,如今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鸡肋,即便是宿主有系统的帮助,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一个难题。’
系统虽说不知道如何去评价袁崇焕,但还是好心的提醒了朱由检一句。
辽东如今不是如今的大明能够轻易平定的,到时候袁崇焕说五年平辽时,也能让朱由检有个准备。
说起来袁崇焕或许没有太大的祸心,但他为了取得朱由检信任,哄骗朱由检五年平辽,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唉!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可那终究是我大明的疆土,身为皇帝岂可轻易放弃。’
朱由检也明白,如今在辽东大明不占优势,但他也不能选择放弃这片领土。
其实在他心里,也是十分的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孙承宗这个保守派,继续使用层层推进的堡垒政策,去对付辽东的建奴,还是启用袁崇焕这个激进派。
刚开始的时候,他心里觉得袁崇焕合适,毕竟孙承宗的堡垒政策虽说更为稳妥,但实在是太过于耗费钱粮。
当初他哥哥在七年间,从内帑调拨出来七千万两白银,其中超过一半是投入了辽东。
他继位后国库空空如也,内帑也只剩了不足一千万两,就算是想支持孙承宗,也是有心无力了。
所以即便袁崇焕的策略太过于冒险,不如孙承宗稳妥,朱由检心中也是倾向于袁崇焕。
可现在有了系统帮助,银子的事情不用再那么发愁,朱由检又开始犹豫不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