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赤伶》

两人猜的不错。

当白杨拿着舞台提案找到石金花的时候,她也被吓了一跳。

这首歌的立意太大了,一个搞不好,节目绝对会被封禁的。

石金花是个导演,即便她对白杨很不错,但也是个导演。

导演是追求播放量的,而不是追求全网封禁的。

这点其实石金花更像是个【商人】。

但在看完白杨几人的彩排,以及听说了梅派所发生的故事后。

石金花当场决定。

整!

石金花可以想象的到,这期节目播出后,在企鹅平台上的播放量到底会有多高。

这是绝对的正能量。

后续操作得当的话,整个节目的热度,甚至是高度,都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台上,白杨的歌声继续,后面屏幕上的水墨插画也在表达这一段的故事。

这是上台给鬼怪唱戏前,戏子的内心独白。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进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后台处,陈靓坤在接到徐梓辰的通知后,也急忙的跑了过来。

他虽然也看到了水墨插画上的故事,但是没有看懂。

只是盯着屏风后面的葛二柱心中隐隐不安。

“应该不会吧,上次是关观,这次是葛二柱?”

“我应该没让徐梓辰这家伙乱说话啊。”

此时苏智谦和顾炎两位导师们也注意到了这点。

原本是六个人的舞台现在只有白杨五个人。

葛二柱去哪里了?

随后他们也将目光落在了中央台阶的屏风上。

通过昏暗灯光的剪影,那里似乎藏着一个人。

大屏上的画面再次一闪。

戏子将嘴角咬破,眼神突然变得决绝起来。

随后,头也不回的登上了戏台。

而台上,关观几人则重新将白杨围在了中间,围绕着他欢快的跳着舞。

白杨的歌声也同画中的戏子一样,逐渐变得高亢且决绝。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直到此时,台下的观众们才有人隐隐看懂了这个舞台。

有位年纪在四十多岁的大叔站在人群中间,目光闪烁。

“怪不得,琪琪会让我来看这场表演。”

“位卑未敢忘忧国,好词,好词啊。”

而导师席上的导师们在这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出口后,也完全证实了心中的猜测。

这首《赤伶》立意之大,不可想象。

苏智谦更是在这时激动的站起了身。

可更让他激动的还在后面。

因为歌曲的高潮部分就要来了!

就在这时!

一席能横向遮盖住半个舞台的红色绸缎从天而降。

白杨和关观几人的身影,瞬间就被其给遮挡住了。

只留下了一扇高高竖立在台阶之上的屏风!

观众们惊呼一声,他们仅能透过红色绸缎隐隐看到里面人影错错。

难道是舞台事故?

没等众人多想。

遮盖住半个舞台的红色绸缎开始抖动了起来。

而屏幕上的水墨插画也再次一闪。

一场大火,在四面八方同时烧起。

此时,舞台上的屏风被推倒。

身着一身大红戏服的葛二柱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在场为之一静。

随后《赤伶》中,最为之惊艳的戏腔,从他口中传出!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瞬间,台下所有人的头皮一麻,浑身不由自主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苏智谦更是又被惊得坐回了椅子上,瞪大眼睛久久无言。

钟幼琪看着在场人的反应后甜甜一笑。

她当时在听到这段戏腔时也是这样的。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

后台,陈靓坤不由自主的后退了半步,随后喃喃道。

“不可能,这不可能,我一定不会输,公司的歌不比他的差!”

不过,这一切还没完。

水墨插画上,面对忽然燃起的大火,鬼怪们再次显出原形。

他们仓皇大叫,想要逃出这个院子,可院子的大门早已被戏子锁死。

舞台上,关观等人也在红色绸缎后面疯狂舞动,像是被业火焚烧了一般。

而白杨则一步一步走上台阶,与一身大红戏服的葛二柱汇合。

两人四目相对,中间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镜子一般唱道。

“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

“对面是何人。”

看懂了,就算是之前没看懂的观众这下也完全看懂了。

面对侵略小镇的鬼怪,戏子选择了与它们同归于尽。

不过,联想到之前的那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观众们也瞬间联想到了那段历史。

那段所有人都绝对不会忘,也万般不敢忘的历史。

国仇家恨。

《赤伶》这首歌曲的原型,就是以戏曲名角裴晏之,英勇抗击侵略者,最后为国捐躯的故事而创作的。

很多人会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这纯粹是虚构杜撰的。

但真相与否,是否杜撰真的重要吗?

赤伶所代表的,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又仅仅只是限于一个人物,一段故事这么简单。

它所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不甘心于被侵略者侵略、压迫、奴役,而为此抗争的底层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而他们在抗争的过程中发生的每段故事,汇聚在了一起。

便是《赤伶》。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当中的“角儿”。

此时,一缕强光照射在了舞台最高的台阶上。

一身白色素衣的白杨在不舍得回望一眼后,便继续往台阶的最高处走去。

独留一袭大红戏服的葛二柱一人,在原地继续唱道。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红色的绸缎落下,将关观几人盖住,他们好似彻底被业火吞尽。

白杨此时也站在了最高的台阶之上。

他迎着照耀自己的那缕光,又将白面无脸的面具带上,留给了舞台最后一个侧影唱道。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灯光熄灭。

至此,白杨小队的《赤伶》彻底表演结束。

独留现场落针可闻。

不知道是谁的掌声率先响起。

随后便是场内震耳欲聋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