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没有万世一系的制度

五月末,天气开始灼热。

李良带队用十天的时间划分土地和新的村落。

得益于先前的宣传,登记户籍时,虽然有个别人家不配合,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这十天时间,王耀也没闲着。

来到县城后的第二天,他就召集城内的工匠来县衙。

让工匠们想不到的是,明府不是让他们来雕刻奇巧物件的。

王耀安排人从仓库搬来两根枣木,先让工匠将这两根木头加工成木板。

再将木板进行干燥处理,刨光、刨平,并涂拭植物油,最后打磨光滑。

次日,王耀将书稿的写样写好,有字的一面贴在木板上。

让工匠使用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

等众人忙完后,王耀亲自刷墨。

将纸张小心覆盖在印板上。

再用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过,使字迹更加清晰。

最后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

成了,王耀大喜。

“明府,俺们做的这有啥用?”

“你们啊,做的是能影响子孙万代的大事情。”

“也就是说是好事了?”

“那当然。”

王耀笑呵呵的看着众人,雕版印刷术第一件作品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千字文,对他来说有特殊意义。

历史上,千字文要到南朝梁时才会诞生,其独特的魅力,自诞生始就受各界赞誉。

王耀让千字文提前出世,目的就是在分田之后,开展扫盲运动。

在这个年代,百姓能认一千个字,已属不易。

“太好了,俺也能积大德了,佛祖保佑,下辈子让我投胎到好人家。”

不知谁念叨着,场下众工匠不少人也跟着祈祷。

其实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挺早的。

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佛教就传入中国了。

因为要剃发改姓不事生产,与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所以一直受到中原王朝的强力打压和防备。

东汉、曹魏、西晋各王朝都严禁汉人出家当和尚,只允许胡人在中国立庙出家。

导致佛教传入中国后三百多年,流传范围非常狭窄。

但是从羯胡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

敬奉西域高僧佛图澄。

因为羯族是小族,人口少。

为了实现“以小族凌大国”的统治思想,羯族就将目光放在佛教上。

还别说,这招挺好用。

对底层民众来说,佛教的转世说能给人慰藉。

今生穷苦是因为前世没有修得福分,所以今生才遭此磨难,只有潜心修佛,受到高位者剥削不要反抗,这都是在为自己今生积佛,下辈子才能投胎到好人家。

正因为佛教的理念能稳定底层百姓,所以才讨异族统治阶层欢心,越来越受到重视。

等到北周时,佛教发展到巅峰,僧徒达两百万人,占总人口十分之一。

王耀倒没有呵斥这些人不准信佛。

因为对穷苦人家来说,有了精神上的慰藉,总有些生活上的盼头。

但要王耀鼓励宗教那是不可能的。

科学,才是社会发展最大推动力。

宗教,只是某些别有用心的统治者控制下层的工具。

如果有国家,有民族,将两千多年前的圣井、一千多年前的固兰井奉为圭臬,不懂得社会是进步的,永远固守老派思想,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人们怎么可能幸福。

改革,只有不断的革新,才是保持活力的唯一要素。

统治者要有敢于割腕的决心。

不然任何先进制度,随着时代发展,终将变成落后制度。

明初,鱼鳞册与黄册还能严格执行,在大明皇帝眼中,全国无一处阴霾,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等到明朝中后期,鱼鳞册制度崩坏,皇帝连全国人口都无法查悉,大明滑进灭亡的深渊,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工匠的作用,他在县衙旁找了一处大院子,买下供工匠使用。

接下来几天时间,在王耀的指示下,众工匠开始忙碌起来,为接下来的扫盲工作提前准备书籍。

而王耀也没闲着,曲辕犁、改进酵母技术、炼制精盐等科技也在DeepSeek的指导下提前问世。

曲辕犁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在此之前多为直辕、长辕,使用不便。

经过改进后,曲辕犁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如果说曲辕犁的出现能改变耕种方式,那改进后的酵母技术则是改变饮食的一大利器。

小米能胜过小麦的优势就在于口感好。

麦饭口感差,汉之前一直都不是主流食物,从汉开始,虽然有石磨技术出现,但未大规模普及,虽能将小麦磨成面粉,可未发酵的小麦粉口感还是不如小米。

所以直到唐宋时期,小麦才占据主导地位。

改进后的酵母技术,就是针对小麦单独制作出的。

最大程度发挥小麦粉的多样性和口感。

“郎君,在乡下就听说你这几日在捣鼓稀奇玩意,这几个就是?”

李良先去县衙,结果门亭长告诉他王耀在隔壁,这才顺着门亭长指的方向找过来。

“哈哈,泰宁来了。”

“快,坐下歇歇。”

十天未见,李良又黑了些,但好在精气神没问题。

王耀拉着李良坐在胡床上。

说是胡床,其实就是后世的马扎。

“事情处理如何?乡民们对分田可还有顾虑。”

王耀知道李良没完成交代的事情是不会回来的,因此直奔主题。

“没问题了,除了个别村民不愿配合,大部分还是响应的。”

“除原梁邹七百户人家外,剩余五千人为新入籍人口,共一千一百三十户,有五百六十户选择各归原村建造房屋,另外五百七十户选择新建村落,新增二十二村。”

李良俨然成为一名数字专家,对梁邹人口、田产等各项数据都了然于胸。

“我看你更适合当梁邹县长。”

王耀在旁打趣。

“给你一个月时间,将新房建造完毕,为了避免原村村民不满,新房费用县里给补贴五成,剩下五成由村民自行承担,如无力负担者可打欠条,等新粮下来后,用田租补上。”

“可以,没问题。”

李良应允下来,算算时间,还有空余。

等李良走后,王耀抬头看了看北方。

马上到六月,苻洛之乱,快消停了,也不知苻坚会怎么处理自己诛豪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