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争赏
- 红楼:我的青梅是黛玉
- 不会飞的虎皮鹦鹉
- 2265字
- 2025-03-22 10:00:13
“贾元春为人谦恭,举止礼仪颇有古风,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陛下,皆称赞过。”
“你也才高八斗,荣公子孙都有出息。”
刘皇后不紧不慢又提了一嘴元春,顺带夸了夸贾琮。
北静王不免大有深意看了贾琮一眼。
这位刘皇后向来极少夸人,谁人不知?
“贾琮,还不叩谢娘娘?”
“草民多谢娘娘。”贾琮忙叩首。
他都记不得这是今天自己第几次磕头了。
“起来吧。”刘皇后轻轻道。
说着,又含笑把她左边的周映荷和右边的周之桃各看了一眼。
只是眼神有点古怪。
干嘛?
周映荷下意识心里问道,嘴上也差点脱口而出,硬生生憋住了。
北静王恰注意到了这一幕,咳嗽一声,道:“娘娘不妨也出个题?”
“台下这么多文人士子想必也希望娘娘开金口,岂不美哉?”
他刻意说的很慢,也说的声音很大。
台下最前面那帮老人精立刻出声附和赞同。
“对啊,请娘娘也出题。”
“今日乃娘娘寿辰,该出题。”
“王爷说的好。”
刘皇后眼见骑虎难下,看了北静王一眼,“你啊你啊。”
接着,她看着众人,正色道:“既然你们都这样说,本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谢娘娘恩。”北静王喊着带头拜谢,殿内众人也跟着拜。
刘皇后顿了顿,开口道:“本宫要出个不一样的比法。”
“方才北静王以'江山'为题,本宫便取个巧——每出一题,请诸君应答之人七步成诗。”
“谁先来?”
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刘皇后的意思是随机出题,应答之人要七步内成诗。
这题须在极短时间成诗,又要答的有模有样,非才思敏捷者难为。
即便是那些老翰林,也难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没问题。
一时间竟没人出声应答。
贾琮余光瞥见周映荷像是在嘲笑自己,顿时不忍了,开口道:“草民斗胆先试。”
抬头的瞬间,他笑着看了眼周映荷,挑衅之意展露无遗。
“好,少年心气高,自告奋勇,理所当然。”北静王乐呵呵说道。
周映荷重重哼了一声,翻了个白眼,道:“有的人不知天高地厚,等会必丢尽洋相。”
刘皇后顿时忍俊不禁,笑着说道:“贾琮,且听题。”
说完,她陷入了沉思,在构想出个什么题合适。
思索中,隐约听见殿外传来几声鸟鸣,她顿时有了主意。
“就以'青鸟'为题罢。”刘皇后道:“本宫很喜欢西王母座下青鸟传信的典故。”
“是”。
贾琮垂手而立,脑子飞速运转,指尖无意识触到腰间挂着的香囊。
那是黛玉昨夜送来的,说是亲自所做,贺他入宫参加文会之礼。
而他的怀中,也还放着黛玉先前送的荷包。
俩人昨夜只是匆匆说了几句便分开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满殿目光看似如芒刺在背,贾琮倒不慌乱。
他缓步向北,边数着脚下地毯上的纹路,边构思。
第三步时,忽听周映荷冷笑:“怕是连青鸟毛都没见过,成什么诗?......”
贾琮顿下脚步,回头看了周映荷一眼,再踏出第四步,笑道:“云外青鸾信已通。”
再第五步,“霓裳转佩响丁东。”
第六步,“自从得侍瑶池宴。”
“不向人间觅彩笼。”
那第七步堪堪停在第一根蟠龙柱前,诗已成。
贾琮转身再朝着刘皇后长揖。
最后一字余韵未消,满殿静的落针可闻。
“好个'不向人间觅彩笼'!”北静王击掌大笑,看着贾琮,道:
“你这是自比青鸟,宁栖瑶池不落凡尘啊。”
刘皇后也是眉开眼笑。
“好诗,好诗,本宫很喜欢。”
说着,她侧头看向周映荷,只见周映荷咬着樱唇低着头,一副谁也不理的样子。
周之桃笑眯眯道:“人家不是七步后成诗,而是七步内成诗,听起来还不错,怎么有人当起了缩头乌龟?”
“你——”周映荷顿时小脸通红,但到底当着众人和刘皇后的面,不好发作。
她委屈巴巴看着刘皇后,“娘娘,姐姐欺负我。”
“天不怕地不怕的荷丫头,什么时候这般模样?倒真令我稀罕。”刘皇后忍不住打趣。
见周映荷脸更加红,刘皇后便放过她,笑道:“贾公子的诗,颇合本宫心意,赏!”
“取白玉笔来。”
话音刚落,很快便有侍女端着一个雕花木盘上前,盘中放着一支通体莹润的白玉笔。
笔杆上雕着精致的云纹和细小字样,看不真切。
笔帽处镶嵌着一颗圆润的蓝宝石。
“好鞍配好马,宝马配英雄。本宫平日里不怎么舞文弄墨,这笔今日便赐予你。”
北静王顿时有些吃惊。
没记错的话,这笔乃宫中大匠联合大靖最负盛名的刀笔斋制作。
一年也就产出几支,笔杆上錾着“文脉绵长”四字,专供皇家使用。
整个大靖,也唯有太皇太后、皇上皇后四人有资格赏赐此物。
能得此赏赐,可是莫大的荣耀,满朝文臣谁不眼热?
去年大出风头的殿试状元,都没得到乾昭帝这般赏赐。
台下众人的眼光也是一片炽热。
只能说刘皇后真的很高兴。
“娘娘恩典,草民惶恐。”贾琮接过白玉笔,额角再次触地。
拜谢完,他觉得差不多了,准备说一声就回到下面的座位去。
老在上面待着不是个事。
“且慢。”北静王看出了贾琮的打算,从身上摸出一枚精致玉质令牌。
“本王添个彩头。凭此物可通行国子监藏书阁,贾公子莫要辜负皇后娘娘厚爱。”
“当然,也能直接来本王的府邸做客,没人敢拦。”
他笑眯眯道。
贾琮忙也要再拜谢,却听到周之桃淡淡道:“难得娘娘和王叔爱才赏赐,我在一旁看着,心里也怪痒的。”
“这东西送你吧。”
刚才还有些怪罪贾琮,此时为了挖苦周映荷,她也赏赐东西。
说着,她从身上摘下一枚纯银鎏金宫钱递给贾琮。
宫钱乃大靖内务府为庆贺皇家庆典、祭祀专门铸造的钱币,用于纪念和赏赐,数量稀少,意义重大。
其材质、工艺、纹饰均大幅高于普通制钱,不参与市场流通。当然,即便参与,也没人会去使用。
又因不同时期和材质差别,价值也相差悬殊。
比如逢除夕和皇帝寿辰,百官按例要朝贺皇帝,皇帝就会赏赐宫钱,但多为铜制。
再就是新帝即位时也会铸造,意义就更不一般了。
一年前,乾昭帝即位时铸“乾昭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有金有银有铜。
周之桃拿出的这枚,是最上等纯金的,内务府只制作了五十多枚。
这......
贾琮扫了宫钱一眼,就知其珍贵。
心中诧异不已。
“怎么,看不上?”周之桃侧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