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抗疫先锋毛阶

“末将拜见公子。”乐进拱手拜道。

曹轩立刻下马,笑着扶起乐进道:“乐将军,家教不严,让你受委屈了。”

“末将不敢当。”

“乐将军,现在我既已进城,你没有理由撵我走了吧?”曹轩笑着问道。

“哎,公子何必如此冒险呢?”

“建宁二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熹平元年三月,大疫,灵帝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正月,大疫;光和二年春,大疫;光和五年二月,大疫…

如此种种,不胜列举,可以说汉室衰微有很大部分便是因疫病引起,今日我曹轩进城,既是为了尽孝,也是为了给我大汉子民找一条生路。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疫病这个恶魔?我想找出答案。”曹轩大义凛然的回道。

“公子有此雄心,实乃天下之福矣,只是此举实在过于冒险,公子现在出城还来得及。”乐进继续劝道。

“哈哈,邺城内文臣武将俱在,堪称我曹氏根基所在,一旦有失,我与祖父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言已至此,乐将军就莫要再迟疑了,随我进城吧。”言罢,曹轩便牵着乐进的手臂,二人并肩朝着城内走去。

等到曹轩离开后,城门口孤零零的曹植也被军士们给请上了马车。

来到曹府门口,见曹仁也在,曹轩大喜过望,连忙上前大礼参拜道:“拜见叔祖。”

曹仁笑着扶起曹轩,眼含热泪的说道:“公子,回来就好。”

“叔祖,我还是喜欢听你叫我一声“轩哥儿”,咱们之间又何必生分呢?”曹轩苦笑一声道。

“哈哈,臭小子,毕竟现在身份不同了。

走,你祖母也在担心你呢。”曹仁拍了拍曹轩大笑道。

待曹轩入府后,曹仁冲着身后的乐进冷哼一声道:“自己去领军法吧,我已经给你交代了许多遍了,不要让公子进城,你是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末将知错。”乐进苦着脸回道。

乐进虽说在曹营中也是独领一军的大将,平日里也是威风凛凛,可此刻面对曹仁的斥责,却只能乖乖领受。

因为曹仁的资历、威望都比他要高,大多数情况下,乐进都是给曹仁当副将的。

高望和阿翁二人此时早早的在后院等着曹轩了,二人见到曹轩,便是嚎啕大哭。

这些天府里的女主人病倒了,男主人又没回来,里里外外乱七八糟的事,可把这两位忠仆给折腾坏了。

“行了,都起来吧,别在这丢人了,你俩都在这,那祖母那里谁在看顾?”曹轩不耐烦的问道。

“回公子,是华神医亲自照顾的。”

“哼,真是混账,全城的抗疫之事皆在华神医身上,只让他照顾祖母一人,岂不是本末倒置?你二人商量一下,一会进去一个,把神医替换出来。”曹轩怒斥道。

“诺,公子。”

来到丁夫人的院子,远远便看见了模样滑稽的华佗,因为他现在全身都被白布裹着,只露出了一双眼睛,活脱脱的一个木乃伊。

此时曹轩也蒙上了纱布,在距离华佗还有百步之远时,只见华佗高声喊道:“公子莫要上前了,小心传染。”

“先生,查清了么?是何病?”

“伤寒之症。”

听到这个答案,曹轩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还记着一个《伤寒杂病论》的药方。

要是换成鼠疫、疟疾,那曹轩就彻底没辙了。

“先生,我这里有个药方,你可以试试。”

“公子请讲。”

“此药方名叫桂枝汤,我应该没记错的话,是取桂枝、芍药、甘草、生切、大擘为主药,具体如何调配?就靠先生了。”曹轩大声喊道。

华佗点了点头道:“老朽记下了,公子,现在夫人身体刚有好转,不能伤神,若知道你入城了,夫人心中定会担忧,这不利于夫人养病,所以公子入城的消息,老朽便自主主张替你瞒下了。”

“先生想的周到,是曹轩孟浪了。”

“公子快点离开吧,外面还需公子主持大局呢。”

“那祖母就拜托先生了。”曹轩躬身行礼道。

言罢,曹轩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方才一路走来,邺城的状况曹轩已是尽收眼底,局势远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虽说现在全城已经进入军管阶段了,可街道上弥漫的死寂与惶恐,依旧如阴霾般挥之不去。

汇合了曹仁后,曹轩便直奔文昌殿而去。

临行之前,曹操把自己的大印交给了曹轩,凭着这东西,曹轩完全可以号令邺城上下。

二人刚到文昌殿不久,风尘仆仆的夏侯惇便也赶了过来。

几人顾不上客套,曹轩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伯祖,现在邺城患病之人到底有多少?”

“这病啊,传染的快,昨天还不到一百人呢,今天便已经快超五百了。

而且还大多集中在城东那些达官贵人们的府中。

这些人家里即使有了病人,也不声张,要不就是自己偷偷的处理,要不就是全家都得了。”夏侯惇一脸疲惫的回道。

曹轩摇了摇头道:“这样不行,如此下去,早晚会漫延全城,我们必须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公子,你准备怎么做?”曹仁低声问道。

“首先我们要在城里建立几处集中隔离的地方,然后一家一户的搜查,一旦发现便带到集中隔离点进行治疗。

另外还要把患病之人房源五百米化为病区,重点观测,只有这样一个区一个区的消掉,我们最终才能成功。”曹轩缓缓说道。

“这挨家挨户搜查,不仅需耗费大量人力,而且且如今城中人心惶惶,百姓多有抵触,怕是执行起来很难啊。

尤其是那些士大夫们,油盐不进,如今要搜查他们的府邸,恐怕会招来诸多麻烦,弄不好还会激起民愤。”夏侯惇叹了口气说道。

曹轩点了点头道:“伯祖所言甚是,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在士林中既有声望,又识大体的人,不知伯祖可有推荐的人选?”

“如此说来,老夫觉着东曹掾毛阶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建安四年,他与崔琰曾一起主持选举,其选拔之人皆为清廉正直的人士,至于那些徒有虚名的浪荡子弟,却是一个都没用…”

“对,对,毛孝先确实合适,我记着当初兄长曾夸他有国士之才呢。”曹仁也连忙附和道。

“善,就让毛阶和崔琰负责此事吧。”曹轩最终拍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