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活的田野】
- 1985:我的文艺时代
- 后来者
- 2035字
- 2025-02-08 16:07:36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农忙双抢时节,即便是村子里的狗都不得闲。
石桥村放眼望去的田里都是村民在赶着农活。没错,不是干农活,而是赶着农活。
田地里的打谷机,踩得呼呼作响。
这种打谷机适合小农户使用,搞单干时应时而生,之前大集体双抢劳作时,用的是庞大笨重的禾斛。
周向南蹬着二八大杠,赶回村匆匆吃过早饭就赶回田里割稻。
现在不仅仅是要割稻子,还要打谷脱粒。
兄妹三个用平板车拖着打谷机到田里,再拖这个打谷机到田里那是费了不少力气,至于周红英帮着拖完打谷机,还要赶回厨房的灶台烧火做饭。
至于留在田里的周向南则是和周向文负责脱粒,周向文搂禾把,周向南边踩边脱粒,这打谷脱粒也要脱干净,毕竟现在这一亩田的稻谷还要交公粮,根本就剩不了几口口粮。
这还是在双抢的时候,等到后面割晚稻,即便是收割完的稻田,都还有不少人会在田里低着头弓着腰寻觅着,捡稻谷。
周向南一边用脚踩动木制脚踏板来带动齿轮上的滚筒铁齿高速运转,同时双手将禾把轻放在滚筒上,不断地左右转动,以确保稻穗上的稻粒能全部打干净。
打完后抛出稻草,再接过周向文抱来的稻把,放滚筒上转,如此反复循环。
打谷机隆隆的齿轮转动声,咔咔的脱谷声,汇聚成热气蒸腾的喧嚣,在田野里肆意狂奔,仿佛是一首热闹的狂想曲。
周向南却没有一点心思欣赏这狂想曲,只想赶紧结束这痛苦。连续踩打稻机一两个钟头过后,全身酸痛无比,整个身体似乎要散架了。
可即便这样,周向南还是强撑着,又看周向文满脸汗水,既便带着草帽,干瘦的脸庞愈发黝黑了,不禁说道:“向文,你要不去树荫下歇会?”
“不用,没事!”
周向文摇了摇头。
太阳越升越高,不知不觉也就爬到了头顶,已经像火炉一样。
周向南也看时间快到晌午,差不多该收工了,说道:“等把这些打完,我们就先收工,把这些带回去。”
周向文只是点了点头,也没吭声。
两兄弟也就把装满谷子的蛇皮袋子扛上平板车,周向南负责掌舵拉车,周向文在后面推,把一车谷子往家里运。
轮胎都压瘪了,显然这一板车很重,路又是土路凹凸坎坷,自然也是相当累人。
周向南是真得气喘如牛,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杂志社的回信,心里也想过毁灭,撂挑子不干这双抢了,但是眼前这粮食总不能就真的撂挑子不管,还是只能老实地拖着板车往前走。
“哥,我们真的要请人给我们插秧吗?”
“要不然找二叔他们?”
周向文满脸汗水地在后面推着板车,板车上面打谷机脱粒打好的稻子还要拖回去用手摇式风谷车清除稻谷的杂质,后面还要晒谷。
周向南的肩膀勒得生疼,他没有回答周向文这个问题,边拖着板车往前走,边问道:“向文,以后我们不种地了,我带你们去城里,怎么样?”
“不种地了?”
“去城里?”
周向文没有想到会突然听见哥哥周向南说出这样的话,还显稚嫩的黝黑脸庞透着一丝茫然,一双黑溜溜的眼睛里满是疑惑,问道:“不种地了,我们怎么生活啊?这县里招工人,那都是有指标名额的,我们哪能进去啊?”
周向南笑着说道:“你们当然是上学,我去给你们赚钱,供你们上学。”
“哥,你要怎么赚钱啊?”
周向南喘了口气,说道:“哥会有办法。”
要不是眼下这双抢时节正忙,周向南绝对是要放下镰刀,好好写上几万字,不,几十万字,他一个正儿八经文学系毕业的学生到了这里还养不活自己弟弟妹妹那还不如早点找根绳子去见地下的父母。
话虽如此,周向南很清楚还是得脚踏实地,就像他现在一步一步拖着稻谷回家。
周向文不知道周向南心中所想,他只是觉得要是真的有机会能够去县城里,那真的再好不过。
这村里谁又不想不想去县城里工作生活。
就在周向南和周向文拖着板车往自家走去的时候,路边有人赶了过来,说道:“向南,你歇一下,我帮你拖回去。”
周向文一看面前站着的中年男人,典型的庄稼汉,瘦削黝黑的脸庞刻满了沧桑,正是自家二叔周有生。
周向南笑着喊了一声,“二叔。”
周有生身后还跟着一个更大一些的少年,是周向南和周向文的堂哥,周向东。
周向东也是老实样,没说啥,直接在后面帮着推板车。
周家是两兄弟,早就分家了,不过在村子住得并不算远。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周有生一家也忙着双抢,各家都有各家的活,自家都还没有忙完,即便是想帮一手,也有心无力。
“二叔,不用了,这没多远,我可以。”
周向南倒也不是强撑,这的确是离家没多远了。
周有生一看周向南没有让开,也就帮着在后面推,又问道:“你们家的稻子收割快完了吧?这后面就要插秧。”
“是的,快了!”
周向南没有和周有生说自己打算请人,毕竟这话说出来,也只是让周有生操心,也为难,毕竟二叔家里同样也还有好几亩田地。
至于和别人换工,后面还得还,还是算了。
“等我那边搞完,就来帮你们。”
板车有周有生和周向东帮着用力推,周向南也轻松了许多,听见这周有生这话,周向南不禁笑了,说道:“谢谢二叔。”
烈阳依旧炙烤大地,土路边的狗尾巴草随风而动,路边树上的知了喧嚣地叫着,似在催促着板车快些往前。
周向南抬头看了一眼村口的房子,松了松肩膀的绳带,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快到家了。
不过,他现在盼着的不是回家,也不是盼着农忙双抢快些结束,而是盼着远方的信早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