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热的风景】

时间过去,没有一丝人情的毒太阳此刻恋恋不舍地往西山挪去,那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整片天,红色的晚霞之下,田里的农人也开始回家。

疲惫不堪的周向南没有一丝心情去欣赏那晚霞,拖着沉重的身子和快要断的腰,麻木地跟着弟弟周向文回了靠村头的家。

八十年代的南方农村屋舍,大多是木板房子,偶有家里条件好的才会用红砖砌房,周向南家以前父母还在的时候条件还过得去,可是母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父亲去年上房修整屋顶的瓦片,意外摔下来磕着脑袋,还没送去县医院就死了。

命运就是这样无法预料,像是一把悬在人头顶的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就像现在,周向南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突然会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

“哥,你回来了啊!”

十一岁的周红英瞧见周向南和周向文回来,小脸上满是笑容,赶紧端着木盆从门口手动老式的压水井里面打水给周向南洗脸。

压水井也就是南方乡下农村常用的取水工具,也就是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铸铁造,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是出水口,后粗前细,尾部是和井心连在一起的压手柄,井心中是块引水皮,倒入一瓢水后,再靠的就是这块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将地下水压引上来。

井水清凉,冲刷着周向南的晒得黝黑的皮肤,这一瞬间周向南才感受到一丝解脱。

现在周向南已经不再去想明天还要继续去收割稻子的事。

这一刻只想放松休息一会。

毕竟人要是真的累垮了,后面的活更难。

梳着一头马尾辫子的周红英身子瘦小,脸上还带着稚气,但是整个人的脸上带着笑容,又是给周向南和周向文打水,又是给拿毛巾擦脸,好不勤快。

关键这晚上的饭菜是周红英准备的,乡下农村就是这样,十一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在灶台上烧火煮饭。

饭菜不过是蒸了一碗蛋,炒了两个自家菜园子里面种的青菜,还有就是腌的酸萝卜,肉菜那是难得出现在饭桌上。

至于饭吃得也是糙米,没办法一亩田还要交三四百斤公粮,而且还要交最好的公粮,乡下哪里还有精米留下,能吃饱饭就不错。

想到这后面还要交公粮,又要买农药化肥,又是一笔心酸的烂账。

八十年代的农民真的就是一年到头都在勒紧裤腰带。

周向南很清楚他不能一直就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必须想办法离开农村,过好日子。

“哥,明天早上我和你们一起割稻子。”

很显然,周红英也是知道田里割稻子最要紧,也是最辛苦累人。

“别了,大不了我们还是请人帮忙割稻。”

周红英听着周向南的话,没吭声。

她和二哥周向文现在没有去上学,一是学校放假,现在正是农忙双抢的时候,孩子也都要帮忙,另外则是家里现在的经济状况只怕也很难再支撑她和弟弟读书了。

像哥哥成绩很好,可是父母去世,哥哥后面也没有继续上学,开始下地务农,想办法支撑起这个家。

现在哪里还能还花钱请人割稻。

周向南心里清楚,他手边现在也没钱,柜子里面藏着的皱皱巴巴还不知道有几块钱。

至于找人借钱,农村的利息钱不好借,那利息也高,月四分的利息,像一百块,一个月便是四块的利息,这利滚利后面也是一座能压死人的大山。

更别说,这年头村里现在又有几家手头是宽裕的。

不过,周向南觉得后面要是真得撑不住,还是要花钱请人,总不能把他们这几个孩子给累垮,关键也就是想办法改命赚钱,总不能一直困在这农田里。

周向南的目光望向堂屋靠门口的一角,底部的土墙布满龟裂,墙根摞着三个印“尿素“字样的编织袋,另一边角落的凳子上还堆放着几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个年代看样子他也只能靠笔杆子来赚钱养家糊口。

作为另一个时空的文科毕业生,周向南很清楚在这个年代,农村田里火热双抢之外的世界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毕竟,现在也是充满浪漫和诗意的火热文学年代。

没错,如今正是文学繁荣的最佳时期,人们刚刚从文化饥荒中走出来,精神空虚,需要文化填充,对文学作品的渴求是空前绝后的。

青年人都以爱好文学为荣,谈论小说、诗歌、散文创作上。文学杂志虽然很少,每个省公开发行的也就二三份,每份的发行量影响力可达到数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影响相对弱的也有数万册。

一个文学青年哪怕一年挤上一首诗,一篇小说,至少可能在省内成名,倍受关注,这也是一个真正体现文学价值的时代。此刻文学与诗歌并不是少数人的自娱,而是全社会无数工人、学生、青年,要不然也不会有各类文学社,诗社疯狂出现。

这一代人里面知识分子、学生、商人、工人、农民,他们真诚、热情、青涩、迷惘,有着大把的精力咏叹人生。

文学思想在这个年代肆意萌发,尤其是像诗歌,那绝对是火山喷涌,涌出的岩浆落地不成灰,而成诗,可谓是遍地诗人与诗歌。

吃完饭,周向南没有帮着周红英和周向文收拾碗筷,毕竟也就兄妹三人,直接拿到压水井边打水水冲洗一番。

周向南找了一个练习本,坐在屋檐下的木凳上,拿起笔,低着头写下了几行字。

周向南抬起头又望向远方的稻田与晚霞。

稻田里没有爱情,但文学诗歌里却不会缺少爱情。

这一刻,十七岁的周向南觉得远处那入眼的八十年代晚霞也变得灿烂好看起来,那光芒格外绚丽夺目。

晚霞的光照在周向南的脸上,手上拿着的那本练习本翻开的第一页清晰地写着三个字——

“《我爱你》!”

这三个字直白赤.裸而又滚烫。

如同稻子一般金黄,又如同此刻的晚霞一般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