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品寒士,凿冰求鲈

晋,升平二年,岁在戊午。

西羌鲜卑东西对峙,北虏僭盗中原,混战频发,死者百万之众。

大乱之世,天降异象。

从去岁开始,百年不遇的寒冬席卷南北。

正月新春。

寒风刺骨,大地依旧没有回暖的迹象。

吴郡钱唐县郊外,依旧积雪叠冰,河湖中的冰面甚至厚达尺余。

这么寒冷的冬天,按理来说应该人人躲在家里,安生烤火喝酒取暖才对。

但是,今日的钱塘城外的西集河边上,却是人头攒动,上百号人齐刷刷看着河中冰面上。

只见在冰面上,一个穿着短襟皮袄的少年,露出半裸的双臂,任凭冬季寒风凛凛,竟然是丝毫不惧。

少年身长七尺,容貌清峻,剑眉星目,唇红齿白。

少年名为刘浚之,今年十六岁,徐州琅琊郡人,先祖乃汉太祖刘邦的长孙齐哀王刘襄。

刘浚之的祖父,非常有远见卓识,早在妖后贾南风被废杀,司马诸王大乱杀开始,便南下避难,迁居到这吴郡钱塘县。

刘浚之家族虽然是北方侨姓,但因为来的早,安家置业比较从容,跟本地的朱张褚丁等本地望族,关系还是比较融洽。

再到后来,匈奴羯胡彻底占据中原,更多的北方侨姓南渡,南北地域矛盾愈发激烈。

北方侨姓家族,在钱塘或吴县这种富庶地,便难以找到容身之处了,大多聚集在京口,晋陵这种荒凉地方。

刘浚之家族,因为四百年汉室宗亲,吃喝不愁,世代诗书研读不辍,早在两汉也曾出过大儒,三公,九卿,校尉将军等等显赫人物。

至于南渡之后,局势日渐崩坏。

祖父曾担任琅琊王府郎中令,正六品,也算东晋开国元从。

父亲刘弘,现担任七品的中书舍人。

琅琊刘氏,在京口的几个族亲,虽然没有什么显赫官职,也全都是手下掌握数千流民屯垦部曲的渠帅人物。

在整个钱塘县来说,刘浚之的这个侨姓家族,跟全氏朱氏相比,也不落下风。

至于丁氏、褚氏这种末等士族,也无非占点土著地利,才能有与刘浚之家族平位相处。

刘浚之可谓妥妥的本地士族贵公子,一举一动都是容易引人注目。

今天才吸引这么多钱塘本地士庶名流前来冒寒围观。

砰砰砰…

刘浚之拿着铁钎,在坚硬厚实的冰面上用力戳击。

一簇簇的冰花,在冰面上积攒厚厚一层。

刘浚之正在“卧冰求鲤”,哦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凿冰求鲤”。

一个月前,刘浚之一场大病,高烧昏迷三天才悠悠醒转。

整个府上的人,全都不知道。

其实原本的刘浚之,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穿越者。

穿越者,刘越。

刘越也不知道,自己睡醒之后,为何会穿越来到了古代东晋。

他原本是个体制内给领导撰写文章的笔杆子。

穿越前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历史小说——《上品寒士》,结果不知道怎么好像碰到了什么,浑身剧痛,一阵焦麻,随后就失去了意识。

等他再次醒来,发现已经穿越到了一个少年的身上。

继承了前身的记忆后,他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东晋时期。

原本这也没什么,他看过不知道多少历史穿越小说,倒也能接受。

但是他还躺在病床上的时候,逐渐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因为他从父亲刘弘等人的话语中,曾听到了“陈庆之”“丁幼微”“士庶通婚”等熟悉的名字。

这些名字他可太熟悉了,这不都是他穿越前看的小说《上品寒士》里的人物吗?

稍微试探后,刘浚之终于确定,自己真的穿越到了《上品寒士》里的东晋位面。

知道自己是穿书后,刘浚之旁敲侧击,专门打听有关于陈操之的事情。

根据众人的话语,刘浚之可以肯定,此时陈操之还没有穿越,大概再过三四个月,才是书中陈操之灵隐寺‘夺舍’的开局时间。

“我比主角还要先知啊!”

刘浚之融合记忆之后,顿时感觉一切尽在掌握的美妙之感。

陈操之的一些本领,他也有。

陈操之没有的本领,他更有了。

当然,陈操之受过的苦,刘浚之是不打算来一遍的。

东晋朝廷,世家当权,名士风流。

大丈夫想要真性情,唯有大权在手。

在九品中正制度下,相比真才实学,更加看重门第和名声。

刘浚之家族,虽然吃了侨姓的亏,列为士族次等,但也算是士族高门。

只是可惜啊!

祖父官职不大不小,东晋天子牛睿刚刚登基,祖父便病逝,并没留下多少祖荫。

父亲官职不小不大,中书通事舍人,皇帝近臣,清贵官职,但本质是文书秘书,当今皇帝才八岁,无权无势吉祥物,已经上表病假一年多了。

刘浚之,一向颇为平庸,六艺谈玄,皆属于‘样样通,样样松’,堪称钱唐刘老师。

想要搏出位,必须要来点狠活了。

唯一剩下的捷径,那便是“声望”了。

“孝”可是大晋朝廷的门面和政治正确,想要刷声望,从孝上做文章,便是最好最快的捷径。

至于汉代举荐贤才的另外两项,“忠”和“义”。

别搞笑了好吗。

大晋司马家老祖,当街杀皇帝,指洛水放屁,你想拿“忠”“义”阴阳谁,别以为我不知道!

于是,钱塘版本的卧冰求鲤“大孝真人秀”,大幕开启,演出开始了。

这种养望作秀之法,是刘浚之在一本历史小说中看过的。如今穿越到了东晋,不复刻一下实在可惜。

看着刘浚之凿冰的行为,围观者中的先来者,纷纷向周遭不明真相者,科普起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