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鞭在手,可览众山小
- 三国:我曹彰,无限融合兽魂
- 贪吃的乌贼
- 2149字
- 2025-02-10 09:01:01
高台之上,杨修一袭白袍,正滔滔不绝,神色倨傲,举止间尽显名士风流。台下众人屏息凝神,皆仰首倾听。
忽见一青衣小婢手持简牍,径直登台。那婢女年岁虽小,却毫无怯色,举简朗声道:“杨公子,此乃我家公子所作之诗,特请公子品评。”
杨修言语被断,眉头微蹙,侧目问:“你家公子何人?何不自来?”
婢女就是翠儿,她昂首答道:“我家公子,姓李名白。”
杨修闻言,嘴角微扬,似笑非笑:“李氏?不知是陇西李氏,还是赵郡李氏?”
翠儿抿唇,摇头道:“我家公子出身寒门,非世家子弟。”
杨修听罢,神色复归倨傲,淡淡道:“既非世家,又无名声,罢了。”
婢女见状,上前一步,立于杨修面前,冷哼一声:“杨公子今日所评,究竟是文章,还是家世?若无名声,非世家出身,便写不出好文章么?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杨公子目光如此短浅,何以品评天下才子?连正视他人之作的涵养都没有,何谈文人风骨?”
此言一出,满座皆寂。
杨修一时语塞,未料一小婢竟言辞如此犀利。他强作从容,道:“罢了,本是为你家公子留些颜面。今日敢献文者,皆非庸才。既然你家公子执意自取其辱,我便评上一评。”
说罢,他接过婢女手中简牍,展开念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才念一句,杨修面色骤变,眼中惊异之色难掩。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念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待念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全场鸦雀无声,众人皆屏息凝神,似被诗中豪情所慑。
一旁曹植猛然起身,抚掌赞道:“妙哉!此诗豪迈奔放,气贯长虹,真乃绝世之作!”
他快步走至翠儿面前,急切问:“你家公子何在?此诗一出,必传千古!我曹植愿与他把酒言欢,共论诗文!”
杨修手持简牍,面色尴尬,既惊且愧,一时无言。
翠儿昂首挺胸,背手而立,冷然道:“我家公子有言,不与尔等同流。今日作此诗,只为教训尔等无病呻吟之辈,教你们知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
凉亭中的曹彰连忙捂脸,这话可不是他说的。
甄宓掩唇轻笑,凤眉微扬,眸中流光溢彩:“翠儿自幼随我,性子被我惯得有些骄纵,子文莫要见怪。”
她端坐于石桌旁,双手交叠,轻置于膝上,姿态端庄温婉。一头乌黑长发随意披散,如瀑般垂落身后,衬得肌肤愈发细腻白皙,宛若暖玉生辉,令人不禁侧目。
曹彰见状,朗声一笑:“如此伶俐的丫鬟,若能多几个,我都乐意。”
甄宓美目流转,落在他身上,绝美的容颜上浮现一丝疑惑:“子文才情绝世,为何不直言那诗乃己作?如此佳作,埋没岂不可惜?”
曹彰淡然耸肩,神色间透出一抹不羁:“诗文虽妙,却救不了这乱世。”
甄宓听了,眸中闪过一丝黯然,轻点螓首。她抬眸望向广场上已然纷乱的场面,缓缓起身,柔声道:“天凉了,我该回去了。”
曹彰拱手一礼:“嫂嫂慢走。”
甄宓微微颔首,带着婢女缓步离去。她步履轻盈,体态婀娜,黑发如云,随风轻扬,肌肤在日光下更显白皙如玉,宛若画中仙子。
曹彰立于亭下,目送她渐行渐远,直至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方才收回目光,神色间若有所思。
忽地,他听到了杨修的声音:“公子,那是甄夫人的马车吧。”
他目光转向了高台上,以他现在的听力,高台上的两人就算说悄悄话,他也听的清清楚楚。
高台之上,曹植正凝望着街上一辆缓缓前行的马车,杨修立于他身侧,嘴角含笑,低声道:“公子,甄夫人今日前来,想必是为观月旦评之盛况。”
曹植闻言,神色略显尴尬,轻声道:“让德祖见笑了。”
杨修摇了摇头,微微叹息:“公子性情纯善,恣意纵情,修自然知晓。只是……这般性情,于权谋之争恐有不利啊。”
曹植眉头微蹙,面色复杂,似有所思。
杨修见状,缓步靠近,低声续道:“公子,该争之时,须当争之。司空所喜者,非仅公子之诗文,更是诗文中流露的洒脱气度与广阔胸襟。公子若能承袭司空之志向,方可使天下人知晓,我辈读书人之志向与作为,究竟为何。”
曹植听罢,神色凝重,重重点头:“我明白!”
杨修目光深远,继续道:“中郎将得司马懿辅佐,其势必将愈发迅猛。立世子之事,司空心中已有权衡。”
曹植苦笑一声,低声道:“我看父亲最为疼爱的,还是冲弟。”
杨修闻言,声音压得更低,近乎耳语:“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曹冲公子天资过人,恐已夺了天机,只怕……”
“德祖慎言!此话不可乱说!”曹植脸色骤变,急忙打断。
杨修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转而道:“曹冲公子毕竟年幼,公子眼下最大的对手,仍是曹丕公子与曹彰公子。”
曹植沉默片刻,抬眼问道:“那依德祖之见,我当如何行事?”
杨修目光坚定,低声道:“丞相即将北伐乌桓,公子此次务必争取随军出征。此乃建功立业之良机,切不可失。前路虽坎坷,更要放手一搏。一鞭在手,可览众山小。”
……
凉亭之下的曹彰,把他们的话听的清清楚楚,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我不把他们当对手,奈何他们也会把我当对手啊。”
他前世也算是熟读史书,深知这等权位之争,避无可避。为了那至高之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皆是寻常之事。
“我该如何应对?”他低声自语,眉头皱起。
当前,就是他最没希望,连个班底都没有。曹丕和曹植都有了自己的班底,曹冲深得曹操宠爱,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
“我只能建功立业,先在军中建立自己的班底了。”他低声道。
此次北征乌桓,正是他的机会。若能借此立下战功,不仅能在父亲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更能为自己赢得军中将士的拥护。想到这里,曹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之色,心中已然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