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这个成语,几乎是人人皆知的,说几个盲人要说明大象的样貌,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和柱子一样,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个大萝卜,摸到象尾巴的盲人说:“你们都说错了,大象明明像一条鞭子!”旁边围观的人哈哈大笑,一个智者说话了:“我们明眼人,能不能说出大象真正的样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晚上出来散步,抬头看见一弯新月挂在稀疏的树枝间,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我想再过十几天,如果运气好,也能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一轮满满的明月,尤其是中秋的明月,朗朗的,挂在空中,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美好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
古代的思想家苏轼也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残月,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叫她月亮的缘故吧,大概意思是说,这个星球一个月,亮一个循环。
然而,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站在远离地球和月亮的地方,再看朝夕相处的月亮,该是另一番景象,她没有阴晴圆缺,时时刻刻都是完整的自己!面对地球上的我们,千万年来,竟然这样冤枉她,月亮有知,也不知道曾触动过多少次温柔的心底,悄悄地擦抹着伤心的泪滴。
同样的,人的悲欢离合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种同样的执迷,如果我们跳出贪嗔痴的星球,站在远离迷妄的晴朗境地,再看当初的悲欢离合,心中莞尔,猛然感到,有一种别样的欢喜。
回想前面智者的问题,我们明眼人比起盲人,虽然可以说出大象看似完整的形象,却也不能说出大象真正的样子,更不能说出大象幼年和老年的形象,同样的,能每时每刻看到满满的明月,难道这就是月亮的真正样子吗?我在长久地沉思着。
月的阴晴圆缺不是月亮的真相,只是人相对月亮,在一定时空的变化影像,没有对,也没有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能知道月亮的真实面目,更不能用语言表达真正的月亮,这就是“语言道断,一说就错”吧,所以禅宗传递月亮的真意,就用拈花而得一笑,不立文字,用以心传心的方式,心心相印,就能达到心领神会的奇妙效果,当然,赵州和尚的吃茶,德山宣鉴和尚的棒打,临济义玄禅师的大喝,那只是禅家借用的手法,是用特殊的方式使人惊醒,目的还是要使人开悟。
那么,人开悟后是什么样子?
禅师说,从表面上看,没有变化,却从内心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悟前,满脑子的贪嗔痴,吃饭不想着吃饭,睡觉不想着睡觉,整天焦虑不安;开悟后,内心清清静静,吃饭安心吃饭,睡觉安心睡觉,时时刻刻,安安然然。
有人问:“开悟,就是这一种样子吗?”
古代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然而,只要不执迷于一端,常怀朴素的本真之心,顺其自然,不管看到残月还是满月,都会感到,那是默然心悦的美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