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不脆
- 大宋马夫:开局靖康耻
- 爱吃火锅老头鱼
- 2174字
- 2025-02-11 12:13:06
找铁矿?
这倒是个新鲜事,谁都没干过,找到了八成是要开采的,在大山里开采铁矿,肯定是个力气活。
不过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用力气换口饭吃,也算是很难得了,流民山匪熙熙攘攘的议论片刻,没有人提出异议。
默认同意。
银胜代替大家问:“为何找铁矿,怎么找?”
张晋说:“原因你们应该能猜到,金兵南下,战事吃紧,不管禁军、厢军还是民兵,多半是要上战场的,兵戈甲胄需求量极大,
另外,咱们八字军也没有多少全副披挂的铠甲,有些兄弟手里的朴刀卷刃了,还在接着用,
跟朝廷要也要不到几件能用的,只能自己想办法,所以要开矿,至于怎么找,跳虎,把我准备好的东西拿来!”
这年代已经有各种形制的指南针了,有指南鱼,指南龟甚至大型的指南车,最常见的是把指南鱼密封,用磁针代替金属鱼片做成的指南针,大体形制跟后世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张晋教他们如何用磁场辨别铁矿,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粗糙的辨识法,深层铁矿无法识别。
但是话说回来,找到了深层铁矿又有什么用,以大宋现在的生产力,也挖不出来啊。
所以张晋的目标是露头矿,也就是浅表铁矿,不但能用指南针辨别,还能依照暴露出来的矿石颜色进行区分。
为此,他特意写了一份《冶铁集》,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业余辨识铁矿法和冶铁工艺详细的记录下来,交给银胜。
银胜看不太懂,像是想起了什么,朝后面喊了一嗓子。
流民山匪队伍里跳出来一个肤色黢黑,臂膀结实的河北汉子,银胜把他领到张晋面前。
“大人,这是我的同乡郑铁河,祖上三代都是给工部兵匠案和军器所出力的,打铁功夫一流。”
有铁匠再好不过了,他还轻松点,忙问:“你都会什么?”
郑铁河是那种沉默寡言到极致,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男人,硬邦邦的甩给他俩字:“煤铁!”
“什么?”
银胜跟他是同乡,知道他什么脾气,捶他一拳头:“胡饼白吃了吗,跟监正大人说清楚!”
“煤,炼铁!”
吃了张晋的胡饼,只肯多说一个字,银胜气的想揍他,张晋急忙阻拦道:“没事没事,我听明白了。”
中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掌握了块炼铁的办法,西汉还有百炼钢,后来发明了风箱,进一步提高温度,生铁炒炼熟铁,做出来的铁器强度不错,虽然比不上你家200块钱的高级菜刀,10块的菜刀品质肯定有!
到了宋代,冶铁路子走偏了。
宋代想要脱碳炼钢,但他们没有掌握炼焦技术,而且用煤当燃料,煤里面含有大量的磷铁矿石本身的含硫量也比较高,硫和磷是炼钢的阻碍,现代钢材的硫磷含量极低,低到只有万分之三四。
高了就会变脆。
所以宋代用煤炼铁造成一种后果,铁器变脆了。
跟西夏和金人的交战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盔甲看着好好的,但防御性能差,挨了几刀就瘪下去了,武器卷刃甚至被砍折。
当兵的连武器铠甲都信不过,哪来的信心打胜仗?
宋军战力低下的原因,很难说跟冶铁术走偏无关。
此时听到郑铁河说,会用煤炼铁,张晋立刻摇头:“不行,不能用煤炼铁,必须用木炭!”
憨实的郑铁河顿时憋红了脸,憋出俩字:“方便!”
他严词拒绝:“我知道煤炭炼铁方便,温度也高,但是煤炭硫磷含量高,炼出来的东西太脆···”
“我不脆!”
“谁说你不脆了,我说炼出来的铁器太脆,不合格。”
“我不脆!”
看到张晋有点不耐烦了。银胜连忙赔罪。把郑铁河拉到一旁劝解:“你个闷葫芦,跟监正大人强什么嘴,大人说怎么炼就怎么炼,不然没饭吃,你想连累大家都饿死吗?”
郑铁河满脸委屈的摇头。
“那就听话,对了,硫磷含量是什么?”
宋代人哪知道矿物元素,郑铁河就算是铁匠出身,也没听过什么硫磷含量,只是摇头。
他们没有追究这个问题,银胜一再嘱咐,听张监正的话,张监正说怎么办,你就怎么办。
然后才拉回去跟张晋对话,果然听话了许多,交代什么都点头。
交代完之后,张晋把自己写的《冶铁集》翻了翻,递给郑铁河,让他没事看看,升级一下冶炼技术。
郑铁河不识字,好在银胜年长,小时候天下太平,赋税比较轻,读了几年私塾,便把讲解《冶铁集》的任务揽到了自己头上,答应会给郑铁河读一读。
接下来他们会在天鹰岭寻找铁矿。
此地距离山寨比较远,路途艰辛,来一趟不容易,张晋还要养马,没时间常来,栓柱儿负责来回传递消息。
一旦发现铁矿,会第一时间禀报。
安排妥当,张晋就回去了。
牵着十几匹岔口驿马,翻山越岭回到山寨,脚还没有站稳,就看见焦文通远远的朝他喊:“王都统要见你!”
该来的还是来了。
他在瀑布水潭里洗把脸,水珠弹向焦文通,故作轻松的一笑:“见我干什么,给我说亲吗?”
焦文通肃然道:“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说笑,窝藏三万山匪,糊弄招安使,杀了六千厢军,你还是想想怎么跟王都统交差吧!”
看来王彦已经知道了。
这事瞒不住,因为那是三万个等着吃饭的嘴,每次送干粮,都要从山寨里调拨,这么大的缺口,没法隐瞒。
焦文通问他怎么办?
他手指前方,淡定的仿佛逛窑子的赵宋官家:“待会你别说话,我自有办法交差!”
“你··…”
焦文通还想说什么,看见裨将孟德站在议事堂外面的山坡,冷冷地打量他们,便没开口。
走进议事堂。
原以为王彦会大发脾气,没想到这位年俞四十的老将,正在无精打采的坐在上首喂狗,手一口糠饼扔出去,看着土狗吃完,摇着尾巴回来,然后又扔出去一口糠饼,如此消遣土狗,打发时间。
国难当头,这完全不是一个大奖应有的风范。
焦文通和张晋互相对视,都是暗暗迷惑,焦文通试着提醒了一声:“张监正来见您了。”
王彦仿佛神经错乱了,居然说:“是该赏,说中了完颜宗望的死期,是该赏,加升副计议,以后跟焦计议一起管山寨钱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