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势在必得

“对了,陛下,最近那个邹康可一直都不怎么老实。”

展武本来已经准备离开。

不过他想到了什么,又忍不住提醒道。

虽说邹康作为蔡冒的手下,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已经被王林和展武等人自动划到了蔡冒的头上。

自然,所有的罪名也少不了蔡冒来背锅。

不过在展武看来,这个邹康也不是个什么老实人!

蔡冒最近其实动作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邹康在到处奔走。

无论是联系朝中的官员,还是与民间的某些人员联系,都是邹康负责。

甚至展武十分怀疑,邹康做的这些事,蔡冒是否知情?

“你说的这个邹康,应该就是之前曾经提到过的,蔡冒的心腹,对吧?”

王林疑惑的问道。

这个名字让他有几分耳熟,不过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毕竟作为皇帝,平日里需要他来处理的事情着实不少,不可能将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记得那么清楚。

何况邹康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

“是的,陛下。”

展武立即点头。

“既然只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倒是没必要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他的身上。”

王林淡淡说道。

显然没有将邹康放在心上。

展武有些不放心的说道:“陛下,这个邹康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不过他可是蔡冒的得力心腹。之前《清流报》的事儿,也几乎都是这个邹康推动的,臣担心……”

没等展武把话说完,王林直接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此事不必多言,朕心里有数。”

王林的确没有将邹康放在心上,甚至不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听一个叫做“邹康”的人做过什么。

展武对此有些无奈的同时,也能理解陛下这么做的用意。

虽说朝廷的稳定也很重要,但区区一个邹康,哪怕是加上蔡冒,两个人能造成的影响又有多大?

甚至还不如兖州那边百姓遭遇的天灾严重!

陛下不愿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这种小人物身上,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换成是展武,如果处在陛下所处的视角看问题。

估计同样无法对于邹康提前足够的重视。

那么就需要他这个做臣子的,平日里多多注意,帮陛下解决掉这些麻烦了!

……

蔡府。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下来。

邹康又如同往常那般,每每取得一定成果时,都会来蔡冒面前汇报最近的动向。

尽管邹康心中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也不准备一直跟着蔡冒。

尤其是明知道蔡冒的路,恐怕也和他一样,走到了尽头的情况下。

但具体动向,还是需要让蔡冒知情。

不然,如何将这口大黑锅甩到蔡冒的头上?

“大人,一切都如同咱们预料的那般,事情进展的很顺利。下官如今已经集结了大批的帮手,正在准备万民书,估计再过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筹备完毕。”

“万民书?”

蔡冒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好啊!你做的不错,邹康,不愧是本官最看重的人!”

“大人谬赞了。”

邹康理所当然的应承下这份夸赞。

他心中也觉得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这样的夸奖!

换成是别人,在没有多少支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如此漂亮!

“都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啊!两三天后……本官定然要让陛下,同意本官的提议!”

蔡冒信心满满。

他觉得这一次,稳了!

陛下如今的注意力不知道被什么事情所牵扯,或许是女子书院,或许是朝政。

总之,连带着白朝阳最近对他的攻势,都没前段时间那么猛烈。

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意味着只要这一次他们的准备足够充分,定然能让陛下吃一个大亏。

甚至……

“大人雄才伟略,下官也是在大人的指点下,才能取得如此成绩。”

邹康很谦虚的说道。

至少在彻底撕破脸皮之前,他还需要哄着蔡冒,让对方感受到他的分量。

“行了,这种没什么营养的奉承话,以后就不必再多说了。本官命令务必将事情办好,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蔡冒不耐烦的说道。

好听的话谁都会说。

能把事情办好才是关键!

毕竟这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下官领命。大人尽管放心,下官心中有数,绝不会给陛下再一次扭转局面的机会。”

邹康信心满满的说道。

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见状,蔡冒也跟着笑了,有这样一个贴心的下属,着实是他的运气。

两人又针对万民书的事情商议了一番,确认了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细节。

不放心的蔡冒甚至提出了几个他人脉关系中,比较有分量的名字,让邹康有时间可以去拜访一下。

让他们收集到的万民书,更有分量一些。

次日。

翰林院。

相比起其他衙门,翰林院算得上当之无愧的清水衙门,毕竟他们就是一些做学问的人。

没什么可以捞油水的地方,大多数翰林其实本质上都是文学底蕴十分深厚的存在。

其中一些官职略高的,更是当之无愧的大儒。

此时他们在讨论的话题,也与最近朝廷准备推行的新律法有关。

毕竟有些人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甚至也加入到了某些人的计划当中。

“不知道诸位对于朝廷准备推行的新律法有何看法?”

“还能有什么看法!朝廷早就成为了陛下的一言堂,别人的建议,陛下根本就听不进去。陛下想要推行的事情,有那帮支持陛下的人存在,谁又能阻拦了?”

这是标准的悲观派。

说出的观点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丧气。

仿佛一副马上就要天塌了的既视感。

自然,也有乐观派。

“陛下向来英明,如今竟然准备推行这新律法,那就说明新律法定然存在其可取之处。”

说完,甚至还笑呵呵的向周围的人推荐:“等以后陛下建立了监正司,说不定咱们当中有人还能去新部门当差呢!”

闻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各异。

去监正司当差吗?

待遇应该会比现在,留在翰林院的日子更好一些。

当一个学者虽然的确很清高,但收入也确实很一般,也就勉强糊口而已。

无论是为民做主,还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现在的情况,似乎都不满足他们最初当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