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此心安处

下了一夜的雨。

吃早餐的时候奶奶说要带我种玉米,吃完后下起了小雨。跟奶奶打了声招呼,去种玉米的时候叫我。

昨天的情绪似乎在睡了一夜后被雨淋湿了,坐在老屋后卧开始了今天的记录。

七点半左右,还没起床的时候,听到楼上叔叔接了个电话。有一句让我想了一些事,这句话是:“……嗯?他会记到!……”

后面的对话就没听了,开始自己推演起来。

以人物塑造来说,我想将这句话前因后果设定为有人想通过他给我介绍个工作,那人最低的期待是我记得他帮过我,然后叔叔以那句话拦住了。

正想着后续写什么……

奶奶突然跟我说她自己去种玉米了。说是虽然小雨停了,怕再下,她选择带个斗笠自己去种,种一点算一点,让我别去了。

对了,昨天有一件事应该也要记一下。小爷爷叫了个挖掘机给某个坟开了路,从只言片语的信息来看,应该是上次太爷爷太奶奶的墓。更多的就不多说了,在这事上瞎写有些冒犯先人,当然我心里该怎么想还是会怎么想的。毕竟我是个写小说的,就算写不出来,但自己的心里总得有本经。

村里的人也不太好写,沾亲带故,又没什么产业在这里,大家要么在外面做生意,要么在外面工作,村子如同一个驿站。对于像我这样出不去的人,又像牢笼。将驿站与牢笼一组合,那就是驿站某个位置之下还有几处牢笼,而我就身处其中一间,偶尔能听到上面觥筹交错的声音的我能写些什么呢?

上面是现实中的我与现实中的大家。

我其实应该关注的是精神中的我精神中的大家,这是我唯一能够自持自在的方式了。

话虽如此!

曾在文本里提过自己的生活苦旅,精神苦旅,文化苦旅。并在那些个章节里做出了阶段性的总结,如今又有了新的认知,那就是这三者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生命能像音乐一样,在某个片段摁下休止符就好了。因为三者皆苦,没人想品味其中的甜。所以我无人能分享,所以我也就不愿分享了吧。

会好起来的,我相信的。

可如果你追寻的地方没有你的寄身之所你还愿意相信吗?

那个地方存在,但没有你!

这该持有一种怎样的境界来度过自己必须存在的过渡阶段?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与时代都不符合!

为了新中国?

我与时代也都不符合!

我这样的人必须扭曲拧巴的活着,并一次次的修复自己,能在某些时刻成为乐子人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想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我这颗心哪里还能安得下来哟!

看到前面说“为了……”,有些羞愧,我算个什么,敢用上那些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