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不是演义:刘备不是传说
- 剑眉枉凝
- 1795字
- 2025-04-30 15:01:55
造反的水平可以有多高
张角成为大批穷人心目中的“救世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东汉政府的麻烦就大了。
为了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的太平世界,张角将推翻腐朽的东汉政权的行动提上了议事日程,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起义策划。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今华东、华北、华中一带)的信徒,分为三十六部,称作“方”,各部任命了领导干部,以加强管理便于行动。大方统领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
起义就是造反,一向是要掉脑袋的,除了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趟这趟浑水,除非是没饭吃活不下去了才铤而走险。所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少是有组织的,今天米脂的李自成没饭吃了就今天起来造反,明天定边的张献忠没饭吃了就明天起来造反,一般没有什么协调,事先也不会到处跑来跑去搞串联。张角是牛人,他造反造出了风格,造出了水平,利用宗教组织农民起义,在这方面取得了零的突破。
后来元末的明教红巾军、清代的洪秀全太平天国等都可以算是张角的徒子徒孙,但他们发动起义的方法,比起老祖师张角差得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第二步,确定起义时间。农民起义大多是被逼无奈才揭竿而起的,什么时候活不下去什么时候造反,因此几乎不可能提前确定时间;但牛人就是牛人,这一点张角照样开创了新纪元。
张角为起义找出了理论依据。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推定汉朝是火德,代汉而兴者应当是土德;土德是黄色,所以自称为“黄天”,让起义者全部头戴黄巾(也便于分辨敌我)。
为了进一步自圆其说,张角决定以一个全新的开始完成这一轮朝代的更替。由于天干以“甲”为首,地支以“子”为始,因此他选择了即将到来的甲子年甲子日。张角决定在这一天——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农历),三十六方一起动手,让东汉政府领教一下什么叫惊天动地、措手不及。
第三步,提出起义口号。中国人历来讲究名正言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名头,就连造反也不例外。西汉吴楚七国之乱,明明是造反,还要喊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可惜晁错作了替罪羊)。后来明朝的燕王朱棣为了夺取皇位,更堂而皇之地发明了“奉天靖难”的口号。
张角自认为正义的革命事业就更需要一个口号了。他的想法是东汉政权气数已近,新的黄天就要取代汉朝,再加上起义时间,因此一个响当当的起义口号横空出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个口号不但简洁明了、音韵铿锵,具有古典诗歌的美感,而且站在天人感应、五行相生相克的高度,非常具有号召力(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们很相信这套理论)。
第四步,策反宦官内应。张角不愧是张角,虽然没看过《无间道》、《风声》之类的电影,同样知道间谍的巨大利用价值。他派手下的一个大头领马元义,策反了中常侍(太监中的高级干部)当中的封、徐奉等几个人做内应。
中常侍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权势熏天,日后权倾朝野的兵马大元帅大将军何进,正是死在了这帮阉人的手里。
然而,干部的级别有多高、薪水有多厚,与是否忠诚可靠从来就没有多少联系。当然,他们的饭碗是政府给的,为了明天还能端上这个饭碗,他们会维护政府——但如果有个更大的饭碗摆在面前,那就实在不好说了。
这样的大人物张角都能成功策反,实在是让人不服不行啊。在几千年的农民起义中,这一点也是零的突破,不但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难度太高了)。
第五步,书写起义暗号。除了以上几步以外,张角的信徒还用石灰,在京城洛阳及州郡官府的大门或墙上书写“甲子”的暗号。
如果说前四步都很有必要、堪称完美的话,那么这一步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的败笔。明明已经有口号约定起义时间了,为什么还要书写暗号?怕自己人不知道,还是怕官府看不见?如果是张角下的命令,那么他实在有点自信的过了头,也太不把东汉政府放在眼里了;这或许不是张角的命令,而是手下人太激动了自作主张?试问暗号写明白了还叫暗号吗?我们知道,杨子荣与土匪对暗号也只是口头回答而已。总而言之,这个举动实在有点多余。
张角的起义策划,在中国几千年的农民起义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次起义不仅有理论的依据,还有严密的组织,有既定的时间,有高水平的口号,有重量级的内应(这个雷人),甚至有写明的暗号(这个……),最可怕的是有群众基础。
可以说,张角的起义组织工作十分出色,策划做得非常详细(甚至有点过了),准备工作堪称完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剩下的时间,就只有等待时机。对于张角来说,这是焦虑而又兴奋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