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两院如何分治
- 修仙:我在道观解惑诸天
- 生酪拿铁
- 2163字
- 2024-08-15 18:17:29
一个多时辰的静默等候,空气都似乎快要凝固了。
接引的小太监却是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直未曾归返……
战红衣与赵老三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多言,彼此心照不宣。
这是九州皇无声的威严,也是对李青书的一次下马威。
不过是想告诉他们,在皇权之下,无人可逃其掌控罢了。
然而,李青书却并未显得有什么恼怒的样子。
仿佛这般的冷落之态他根本不在意似得
他未发一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晰。
然而,一旁的庄豆豆,此刻却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
她的抱怨如同夏日突来的雷鸣,打破了宁静。
“九州皇这是何意?召我们来此,却又避而不见,分明是有意为之!”
“我师父,那可是青云院的院长!岂能受此冷遇?”
李青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只听他无奈说道。
“青云院长?哼,那不过是九州皇一纸诏书所赐的。”
“如今青云院何在?恐怕连影子都未曾见着。”
“况且就算成立了,也不过就只有你我师徒二人相依为命罢了。”
庄豆豆闻言,非但不恼,反而嘻嘻一笑。
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师父何须介怀?”
“凭您的威名,只需轻轻一挥衣袖,那些自命不凡的骄子骄女,定会蜂拥而至拜您为师。。”
“到那时,我便是青云院的大师姐,看谁还敢小看我们!”
战红衣与赵老三在一旁,听着李青书与庄豆豆的对话,心中暗自揣摩起来。
他们察觉到,李青书的态度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那曾经对青云院长之位不屑一顾的坚决,如今却似乎有了一丝松动。
赵老三与战红衣对视了一眼,心中便了然几分……
李青书这是在以退为进。
这次来,他应是感受到了皇宫的深不可测。
也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护佑他们众人的周全。
因此,他开始考虑以另一种方式,来应对此事了。
想到这里,战红衣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她望着李青书,眼中闪烁着敬佩与爱慕之情。
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好男人。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透露出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与对自己周围人的关心。
此刻她又想起了来时马车上的那一幕,脸颊不禁微微泛红。
心中亦是暗自思量起来……
若他日李青书提出那等要求,自己又该如何回应呢?
是直接答应他,还是再拒绝一次呢?
……
乾清宫内,明亮的烛火之下,映照出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庞。
除了高居龙椅、威严不可侵犯的九州皇外。
四周还坐着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这四位皇储。
以及权倾朝野的宰相王甫、国师梁天道和掌管兵马的尚书杨先。
他们,皆是九州皇朝的天之骄子与国之栋梁。
但此刻,每个人的心中却都藏着各自的算计与忧虑……
尤其是身为天道院长的梁天道。
只见他身着星辰长袍一副高人之姿,但脸上却是愁云密布。
他深知自己与天道院的辉煌过往,只因这一纸诏书,即将被那未知的青云院所威胁。
李青书,这个名字如同锋利的剑刃,切割着他心中的骄傲与不甘。
他愤恨,更感不公,自己在天道院这么多年为九州皇城付出了这么多。
现在这个师出无名的李青书,竟然直接被拔到了和天道院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不出意外的话,因为吴乾坤的,李青书一定会吸引很多人去青云院。
慢慢的,天道院落魄下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然而,当得知李青书竟拒绝青云院长之位时,梁天道心中又生出一丝疑惑与期待。
他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另有图谋?
梁天道心中也暗暗下定决心。
若李青书再次拒绝,便是他出手之时……
到时他会与杨先联手,借皇城铁骑,永除后患。
太子与二皇子,则是眉头紧锁,揣摩着父皇九州皇的深意。
表面上看,父皇似乎有意扶植李青书以制衡梁天道。
但李青书的态度却让人捉摸不透……
抗旨之后却又主动入宫,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谋算?
他们不敢妄下断言,只能静待事态发展。
……
九州皇端坐于龙椅之上,沉稳如山。
手中朱笔不停,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其余坐着的众人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在长达两个时辰的等待后。
终于,九州皇这才放下笔,轻吐一口气……
随即缓缓伸展身躯,接过洪泉递上的热茶,轻抿一口。
接着沉声问道,“李青书,可到了?”
大太监洪泉躬身回禀,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
“回禀陛下,李青书道长已在乾清宫外静候多时。”
九州皇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屋内众人,那是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
只见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道。
“青云院与天道院,共治九州修行界,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汇聚于梁天道身上。
梁天道,这位天道院的掌舵人,面不改色,心中却已翻江倒海……
他深知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他表态了。
于是,他跨前一步,拱手作揖,言辞恳切道。
“陛下圣明,天下乃陛下之天下,九州皇朝亦在陛下英明领导之下繁荣昌盛。”
“修行界作为皇朝之基,自当遵从陛下旨意。”
“青云院之设,实乃顺应时势,利国利民之举,臣等自当全力支持。”
此言一出,几位皇子和重臣面色皆是一惊。
众人心中暗赞梁天道的沉稳与气度,纷纷投以敬佩的目光。
九州皇闻言,脸上更是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那笑容中既有对梁天道识时务的认可,也有对其心胸宽广的赞赏。
“国师果然深明大义,不以个人得失为重,实为九州之幸,皇朝之福。“
”诸位爱卿,当以国师为楷模,共谋皇朝千秋大业。”
一时间,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纷纷夸赞起梁天道的深明大义。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梁天道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怒骂之声虽未出口,却已在他心中激荡不已……
好一个顺应时势,利国利民!
这不过是他九州皇巩固皇权,削弱我天道院的手段罢了!
我梁天道岂能不知?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今日之辱,我必铭记于心!
待他日风云变幻,再图东山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