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手眼通天
- 最强皇长孙:我大明始终遥遥领先
- 陛下的小鱼干
- 2043字
- 2023-12-19 22:46:07
正所谓“听鼓听声,听话听音”,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往往不会停留于表面,也绝对不会仅仅停留于表面。
这一点,公孙先生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于是便在沉默了好半晌之后才皱着眉头,缓缓开口问道:“这个嘛……恕在下冒昧,敢问陆先生的账面上,到底有多少的亏空啊?”
“不多。”朱元璋说着,便伸出了五根手指。
那公孙先生见状不由得眉头一皱,然后才试探着问了一句,“五万?”
朱元璋则摇头苦笑回道:“公孙先生可真是会开玩笑,要是真的只有五万,我还用得着大老远地跑到这来找大官人么?”
“这么说……是五十万?哎呀呀,陆先生,你这个亏空可着实是不小啊!”
尽管此时的公孙先生表现得十分夸张,但早已阅人无数的朱元璋却还是很轻易就看透了他的伪装,甚至还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这五十万贯的巨额亏空或许在此人眼中真的不算什么”的错觉。
果不其然,在经过了好半晌的沉默之后,那个公孙先生才终于缓缓开口说道:“陆先生,这五十万贯的亏空确实不是小数目,不过嘛,倒也不是全无解决的办法。只不过这样一番操作下来,仅仅是所需要动用的关系和人脉,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朱元璋听了立刻“心领神会”地说道:“明白!那就麻烦公孙先生和大官人多多费心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了早就准备好了的宝钞,递到了公孙先生的手里。
那公孙先生也不客气,二话不说就将宝钞收了起来笑道:“陆先生果然是做大事的人,办起事来就是爽快,你放心,三日之内必定给你一个答复,这期间先生大可以在这船上住下,一切开销皆由大官人买单。”
朱元璋听了则连连摆手,“不了不了,多谢公孙先生和大官人的好意,在下心领了,这里毕竟是京师皇城,不比地方,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说的是啊,小心驶得万年船嘛!既如此,那在下也就不强求了。”
说完那公孙先生便借故告辞离开,很快,船便靠了岸,朱元璋等人也顺势下了船。
转过天来,朱元璋刚一来到奉天殿上,就立刻询问起了登闻鼓的近况,然而却并没有在铁铉呈交的那些鼓状之中看到署名韩宜可的鼓状,这便不免让他感到一阵失望和不解。
难不成是自己看走了眼,还是另有隐情?
正想着,便有人出班启奏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定睛一看,说话的非是旁人,赫然正是刚刚上任还不到半年的户部侍郎的顾礼,于是便大手一挥淡淡地问道:“何事?”
“臣启皇上,秋汛将至,加之连日来阴雨不断,致使河道水位暴涨,恐有决堤之危,还望皇上早做准备才是啊!”
朱元璋闻听此言,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不知,顾爱卿可有良策?”朱元璋沉声问道。
“回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立即调派人手,加强河道的巡逻和监控,同时抓紧时间疏通河道,加固检修沿途堤坝。此外,还应当动员沿河的百姓,做好疏散和避险工作,以防止可能的灾害。”顾礼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却怎么听都觉得有些不对劲,甚至还隐隐闻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朱不注重治水,只是这个时间点的确是太过凑巧了而已。
想到这,朱元璋便眯缝着眼睛问道:“直说吧,大约需要多少银钱?”
“回皇上,臣已经核算过了,大约只需要一百万贯就足够了。”
朱元璋闻言,沉默了片刻,心中却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这一百万贯,虽然对于大明的国库来说,还不是难以承受之重,但好巧不巧地偏偏在这个时间点提出,着实让朱元璋的内心感到了一丝不安。
他深深地看了顾礼一眼,试图从此人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
可结果却一无所获,难不成真的是自己多虑了?
想到这,朱元璋便忍不住又问:“顾爱卿,你可知这一百万贯银钱,对于国库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缓缓开口,言语之中尽显帝王的无上威严。
顾礼闻言顿时心中一凛,连忙回道:“皇上,臣自然知晓这一百万贯的重要性。但臣更知道,如果任由洪水肆虐,将会给咱大明和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臣才斗胆向皇上禀报,恳请皇上恩准。”
朱元璋听后,心中不禁一阵叹息,其实按理说,这顾礼说的没错,也明白他的担忧。若是换做以前,自己恐怕连想都不会想就会欣然同意,可是现在……
想到这,朱元璋便决定先暂时压下心中的疑虑,先稳住这些人再。
“好吧,顾爱卿,既然你们户部都已经核算清楚了。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即刻组织人手,疏通河道,加固检修沿途堤坝,不得有误!”朱元璋沉声道。
顾礼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跪下谢恩:“谢皇上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重托!”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登闻鼓那边却依旧没有收到韩宜可的鼓状,于是朱元璋便终于忍不住换上便装,再次来到了码头边的那个小茶摊前。
“小二!”
“来了!几位客官要点什么?”
朱元璋却直接摆了摆手,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小二哥,还认得我们么?”
“这个……”那小二挠了挠头,一脸尴尬地回道,“恕小的眼拙,阁下是?”
这也难怪,毕竟这小摊每天人来人往的那么多人,区区一个店小二哪能记住那么多人的样子?
想到这,朱元璋便给他提了个醒,“不认得我们没关系,那前几天坐在这里的那个读书人,你总归认识吧?”
“您说韩先生啊?当然认得,他可是咱们这的常客。”
“那他今天怎么没来啊?”
不想那小二却语出惊人,“客官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韩先生,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