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尚不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是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18年的40年时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9. 4% ,2018年年底我国人均收入达到9 732美元,已经步入中等偏上收入的经济体行列。发展阶段的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接近世界技术前沿水平,甚至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产业,而这些领先型产业的技术进步则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这类产业的升级就显得尤为关键。此外,对于那些现阶段仍处于以技术模仿为主的追赶型产业,或者具有“换道超车”潜力的产业,抑或是失去比较优势需要把产业转移出去的转进型产业,甚至是涉及国防安全或经济安全的战略型产业,皆需要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知识产权对这些不同类型产业的不同作用。因此,如何从国家的层面和产业的层面制定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重点结合上述五大类产业的划分,来系统论述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 月1 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知识产权战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而服务于产业创新是知识产权战略发挥作用的关键路径。随着知识产权在产业全球化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驱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依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战略是重要抓手。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都逐步转向依托核心专利技术或品牌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业态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对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交织的现象,迫切需要一套成熟的经济理论来引导知识产权战略不断优化,尤其是推动知识产权战略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充分融合,通过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持续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