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语

如何从国家的层面和产业的层面制定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重点结合五大类产业的划分,来系统论述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本书即为此方面的探索,诚挚推荐。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在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制定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有文献研究的方向已经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弱程度转向了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形式,比如常规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商标。本书开启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安排。实际上,不同部门异质性产权安排的观点和熊彼特所强调的部门创新体系是相一致的。这本书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李根,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国际熊彼特学会前会长,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

本书从创新和知识产权角度对完善新结构经济学做了重要探索,其中既有严谨的理论分析,也有丰富的现实案例,以及切实的政策建议。随着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日益需要技术和制度创新作为增长新动力。但如何才能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或可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寇宗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有许多文献进行了论述。但要解释并阐明“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在最大限度上为各国的创新驱动型增长做出贡献”并非易事。本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创新、知识产权和增长之间的实际关联,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论述。本书对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制定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对不同发展中经济体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吕国良,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司原司长,WIPO中国办事处原副主任, 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

本书从新结构经济学的独特视角,系统分析论述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全面梳理了全球重要经济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和知识产权战略典型结构的变迁,创造性地提出了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五大类产业不同特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调等探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一般范式。该书不仅有理论创新,更具实践价值;不仅有世界元素,更有中国特色;是一部难得的可供政府、企业及知识产权工作者实践借鉴的参考书。

支苏平,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