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查抄土地

“听说了吗,今天一大早,王氏被查抄了,听说查出来好几千亩隐瞒的土地!”

“我也听说了,不仅仅是王氏,孙氏,张氏都隐瞒了大量土地,不知少交多少税!”

“啧啧啧,真是想不到,一些整天满口圣人,之者乎的人,背地里竟然是这么一副模样?”

“谁说不是呢,若不是陛下查抄了他们家产,谁能知道他们竟然这般不要脸!”

“我这里有个小道消息,听说陛下大怒,要对剩下的豪门大族动手了!”

“那真是太好了,若是查抄了他们,朝廷有钱了,咱们的税说不定就少了。”

......

清晨的泰安城却并不宁静,不论是街道,亦或者是酒楼中,满是百姓的议论声。

所讨论的内容多是事关突然就被查处的豪门大族。

足足数十家,整个山东行省一大半的豪门大族。

查出来的结果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这些人豪门大族都隐瞒了大量土地。

甚至达到极其夸张的地步。

一个小小的地主,竟是都可以隐瞒上千亩良田。

一些大的豪门,下面更是隐瞒数万亩良田。

鉴于大夏王朝的政令,这些土地都不用交税!

因为这些地主豪门的祖上立下功劳,或者是官员出身,所有便赦免一定份额土地的税收。

而一些百姓为了少交税,便会将自己的土地挂在这些人的名头上,从而少交税,不交税。

自然,百姓们争着抢着要投靠这些地主豪门。

而想要投靠,必然要付出代价,便是一辈子给这些富人干活做工。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财富,这些地主豪门便收纳更多的百姓和土地,并且和当地官员勾结,隐瞒大部分土地。

这就使得,朝廷收的税越来越少,所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更是如此。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王朝的末年,都是绝大多数的百姓依靠极少一部分土地,来养活整个王朝的统治者。

收上来的税少,那便加税!

还是少?那便不局限于收爷爷辈的税,直接收儿子辈的税,收孙子辈的税!

将一个王朝的税,提前收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的税!

面对这样的情况,百姓们如何不反?

大明王朝末年便是这般情况,功勋贵族掌握王朝三分之二的土地,却一分钱不要交,每个月还可以得到优厚的给养,单单是给皇室成员的供养,便相当于大明王朝一年的税收。

到了明代末年崇祯帝之时,为了筹措银子,更是直接将税收到未来七十年!

而现在,大夏王朝之中也出现了这般情况。

这一切都不是意外,因为大夏王朝已经建立百年,在这很长一段时间中,足以一批地主豪门掠夺百姓财富了。

两日后。

副都东宫书房。

吴总管捧着一摞地契,向杨旭汇报道:

“陛下,抄查土地三十五万余亩,隐户一万九千余人,涉案官员一百二十一人!”

“另外,一百九十二个地主,三十年少交税款达一亿九千两白银。”

“陛下,再往前的话,就追查不到了。”

坐在首位,杨旭忖度着下巴,沉声问道:

“现如今,还能追回多少银子?”

深深叹出一口气,吴总管回道:

“回陛下,目前锦衣卫只追回一千三百万两银子,其中还有不少古玩字画,珍宝首饰。”

对于这个结果,杨旭并不满意,沉声道:

“让锦衣卫继续去查!”

“一亿银子的差额,就算让他们每日纸醉金迷,大吃大喝,也花不完!”

确实,这是一亿两银子,不是一亿个铜板!

一两银子,足以在不错的酒楼点上一大桌子菜,足以卖百斤肉食,数百斤上好粮食,上千个蒸好的馒头。

就算是这些豪门大族是一群猪,也足够他们吃上十几辈子!

再者,一亿两银子仅仅是少交的税而已,他们每年通过土地赚取的银子,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加上他们经营的商业等等,所赚取的银子更是不在少数。

因此,一亿两银子!

必须让他们交出来!

恭敬一拜,吴总管沉声道:

“奴才知道了。”

注意到吴总管的语气,杨旭沉默少许,问道:

“怎么?遇到问题了?”

没有犹豫,吴总管如实回道:

“殿下猜的不错,锦衣卫在查抄豪门大族之时,遇到了不少阻力。”

“很正常,若是你们没有受到阻力,这才是奇了怪。”

“毕竟,那些豪门大族不是傻子,他们不仅赚钱,还会想尽办法守好自己的财富。”

“所以啊,他们这才广结善缘,广交人脉,为的就是现在的时候。”

脸上闪过一抹深思之色,杨旭停顿几秒,说道:

“但是你记住一点,若是以道德仁义为参照的话,人性永远是低劣的!”

“贫穷的人,一定会嫉妒富裕的人,失败的人,也一定会嫉妒成功的人!”

“无非只是程度深浅罢了。”

“只要你把握住这一点,你们所面临的阻力,将烟消云散!”

听完杨旭的话,吴总管深思之色,进而脸上浮现一抹明悟。

“谢陛下赐教,奴才明白了。”

“既然明白了,那便去做!”

“做完这件事情,皇家理工大学也差不多可以进行招生。”

“到时候,有你忙的时候。”

很显然,这是你做的最后一件事!

一定要做好,做的秒,让人找不出问题!

意识到杨旭话里的意思,吴总管表情一肃,连忙道:

“奴才明白!”

说罢,向杨旭告退,转身离开书房。

当然,不忘给杨旭奉上一壶新茶。

端起茶杯,杨旭抿了一口。

入口微微苦涩,但后味甘甜清香。

茶不错。

缓缓站起身来,杨旭走出书房,来到院子中。

一片宁静。

杨旭也喜欢宁静,因此书房中,没有下人停留,很安静。

似乎想起来什么,杨旭一拍大腿。

“卧槽,咋把这个事情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