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 李新忠 汪同三
- 1111字
- 2025-02-25 07:56:14
第一篇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综述
第一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空间统计学为基础,研究经济活动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而且在空间维度上相互作用关系与数量规律性的一门经济学学科。[1]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究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并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空间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与政策分析,不仅研究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问题,也研究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对经济活动的空间相依性特征、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变异性特征以及空间权函数的研究是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构造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经济变量在空间上一定距离范围内的交互作用所呈现的相依性,以及经济变量在空间上沿一定距离方向的系统变化所呈现的异质性与变异性,以反映空间效应变化的强度、方向性、不对称性。通过空间权函数的构造、空间变化特征的诊断与统计检验,将空间变化特征体现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构造、参数估计以及模型检验中。其中,空间权函数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描述工具,反映了研究单元的相邻关系和空间布局,并由空间邻接矩阵表示。空间邻接矩阵根据研究单元的空间邻近距离和社会经济等不同维度的邻近特征又分为空间距离邻接矩阵和社会经济距离邻接矩阵等。除了空间邻接矩阵反映研究单元的空间位置关系外,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也将研究单元的空间位置信息直接作为扩展参数,并参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构造,以此揭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特征,例如,以经纬度坐标作为扩展参数构造的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模型(高斯距离权重、指数距离权重、三次方距离权重)、回归参数漂移模型等。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研究空间计量的理论方法,包括模型设定、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模型的检验方法等。例如,研究基于空间邻接矩阵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概率回归模型;研究基于变系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模型;研究基于时空数据的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空间协整模型、空间过滤模型等;研究针对参数估计的有偏和渐近性的工具变量法、广义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小二乘虚拟变量估计法、单位根估计法等;研究Moran’s I指数检验法、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最大似然法、Bootstrap非参数检验法等。其次,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其中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平台的研究是推动空间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关键。例如,基于GIS平台上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的集成研究、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专用软件包开发、基于数学模拟软件包Matlab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功能模块的开发等。最后,就是根据时空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区域经济的定量预测和空间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