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风声鹤唳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

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注释

搞定这个高频词

【闻】

wén

1.听见。引申为听说。

2.特指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3.闻名,著称。

4.见闻,见识。

5.用鼻子嗅。

①闻:听见。

②唳(lì):鹤叫声。

③皆:都。

④至:到来。

故事

中国古代的东晋时期,公元383年,有两个国家准备打仗,它们是前秦和东晋。

前秦的皇帝苻坚,组织了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任命谢安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却只让他们带领八万精兵迎战。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想出了一个计谋。他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来跟贵军打,双方决一死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听了,就开始内部讨论。众将领都认为:坚守在淝水,晋军不敢过河,待己方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他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接到命令,开始后退。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的战士都是临时招募的,他们没有多少战斗经验,一接到后退的命令,就蒙了:还没开打就让退?一定是前方吃了大败仗了!那还不赶紧跑?

于是秦军开始慌乱,士兵们大多都溃逃四散了。

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场面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秦兵不计其数。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就以为晋军又追上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草丛里传来鹤的鸣叫声,他们也以为是晋军赶到了,更是吓得跌跌撞撞、屁滚尿流!

那么晋军在哪里呢?

原来晋军在沿路收集战利品,根本没去追秦军!

不得不说,这个谢安可真是够聪明的!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成语“风声鹤唳”的典故。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惊慌疑惧、自相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