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悔年华(110校庆)
- 王浒 史宗恺 张其锟 张思敬 钮友杰 唐杰 解红岩
- 1466字
- 2025-02-23 07:34:33
万哲先:人生几何 情系代数
■ 李福安

万哲先院士
万哲先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主要从事代数学和组合理论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域、有限几何、编码理论和密码学、区组设计、图论、格论等。60多年来,他在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编码与密码、图论与组合数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他是华罗庚典型群和矩阵几何学派(国外称之为典型群的中国学派)的继承人,是我国有限几何及其应用研究的开创者,在编码和密码领域也有卓越的成就,并带出了一支很强的队伍。
1927年11月,万哲先出生于山东淄博张店,先后就读于胶济铁路张店小学、济南小学、汉口市立第六小学。之后辗转贵阳、云南等地读中学。1942年10月进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44年10月—1946年7月,在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数学系)学习,联大复员后在北京清华大学算学系(数学系)学习,1948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万哲先清华毕业照
1950年8月,万哲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担任助理员,1952年7月,到正式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5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78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1984—1985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教授。1985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过学术刊物《代数集刊》主编,以及《有限域及其应用》《组合年刊》《组合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杂志》《离散应用数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通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担任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福州大学离散数学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7年8月,万哲先与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合影
1953年万哲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经田方增介绍,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过民进中国科学院支部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委员。1985年10月23日,万哲先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由吴文俊、丁夏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和1993年万哲先分别当选为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1951年万哲先在北京参加中国数学会,担任过理事、常务理事。1980年在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参加美国数学会,1983年在意大利乌迪尼(Udini)参加国际密码研究会。
几十年来,万哲先对研究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49篇,出版著作23部,还有20余篇介绍数学知识的通俗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90多篇学术论文和17本书是在他年逾花甲后完成的。如此高龄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其中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其坚实的功底,广博的知识,成熟的技巧,以及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令人十分敬佩。
华罗庚和万哲先的“典型群”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图上作业法及其应用”和“伪随机序列”(万哲先为第一作者)也都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移位寄存器序列”(万哲先为第一作者)获198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典型群的同构理论”(万哲先为第一作者)获1986年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5年因代数学和组合论的贡献获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1995还曾获光华基金奖一等奖,“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万哲先不但是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培养了数十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万哲先的学术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及其应用、编码学和密码学、图论与组合数学。万哲先的研究领域相当宽广,在李代数、KacMoody代数、有限域、格论等方面都有贡献。
来源:《人生几何 情系代数——万哲先学术传记》,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