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悔年华(110校庆)
- 王浒 史宗恺 张其锟 张思敬 钮友杰 唐杰 解红岩
- 1312字
- 2025-02-23 07:34:33
悼念刘金铎学长
■ 金振东

刘金铎学长
在清华大礼堂东北百米处,柳荫丛中矗立着一块西南联大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六十多年前参加中国抗日远征军的西南联大学子的名单,第五行闪耀着刘金铎学长的名字。六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热血青年、莘莘学子,已是白发苍苍的学界泰斗。2011年12月11日,刘金铎学长走完了87岁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
刘金铎学长是我国著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奠基人之一。生于四川成都的刘金铎学长,1942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大电机系,翌年响应政府“知识青年参加抗日”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抗日战争胜利后,解甲归学,1946年7月回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49年7月毕业后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建设科工作;以后在东北电业管理局中试所、调度所工作;1959年调华北电力设计院工作,“文革”中下放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1978年10月起,调水利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现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1987年间,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兼任财经委员会委员。
刘金铎学长作为我国著名的继电保护专家,为开创我国的继电保护事业,毕其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金铎学长一生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积极扶掖后人;在南京,他先后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现都已成为电力部门科研、生产和管理的骨干,其中一名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任职期间,曾多次为使农村学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仗义执言。

1996年清华大学校庆,联大电机系1946级毕业50周年聚会。左起:刘金铎、王祖遽、陆钟祥、张慕林、傅书逷、童诗白、王先华、赵骥、毛恒光
刘金铎学长爱党爱国,在清华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文艺宣传活动迎接祖国的解放;在东北电管局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该局组织的各种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刘金铎学长在华北电力设计院期间,根据电网急需和针对苏联距离保护存在的问题,研发了国内第一台LH-11整流型距离保护,并无偿交上海继电器厂批量生产。之后又成功研发了短线路纵差保护装置。为解决保护装置的防雷问题,他查阅大量资料,用廉价的材料自行研磨,在不断修改材料配方和烧结温度后,终于用简陋的设备成功烧制出非线性电阻构成的防雷片,解决了防雷难题。他一心为工作,即使在历次政治运动,尤其在“文革”中,因在抗日期间曾为来华参战美军作过翻译的所谓历史问题而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时,他的爱国敬业之心也丝毫未变,从未停止过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来南京后,更是积极工作,在新型继电保护产品研制方面作出多项贡献。
在退休之后,他仍积极从事继电保护装置配套产品的开发、生产,即使在重病期间,仍在不断阅读和研究有关资料。刘金铎学长积极学习并践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作为一名勤勉踏实的老科技工作者,虽年逾花甲,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刘金铎学长律己甚严,从不计较名利,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完全符合离休条件,但直到逝世,他也未去办理离休手续,他在辞世时的遗言也是“一切从简”。
来源:《清华校友通讯》复6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