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两兄弟相遇,众人齐听书。

阔别数年的凌云与董一浩两兄弟相对而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他们一边吃着,一边畅快地聊着这些年各自的经历。

凌云放下碗筷,率先开口,讲述着自己在功法修炼上的突破,一招一式比划着剑法的精妙之处。董一浩也不甘示弱,分享着自己在武学之路上的感悟与成长。话题逐渐转到了七个兄妹身上,董一浩将自己所知的众人变化,细细道来。说到二哥曾责备自己的那些话时,语气中还带着一丝懊悔。

凌云静静地听完,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董一浩的肩膀,缓缓说道:“老弟,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七妹她其实喜欢你。她之所以不愿去清静派,或许就是为了能时常见到你。”

董一浩听到这话,原本还在夹菜的手瞬间僵住,整个人愣在原地。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一时语塞。片刻之后,他只感觉脸上一阵滚烫,犹如被火灼烧。七妹会对自己有情,这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七妹的一颦一笑,心中慌乱不已,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情感冲击。

凌云嘴角噙着一抹揶揄的笑,又接着说道:“七妹对你上了心,那你呢,对这小妹可曾有过别样的情愫?”董一浩听闻,神色瞬间变得慌乱起来,忙不迭地摆了摆手,急切解释:“大哥,我从来就没往那方面想过。”

凌云轻轻颔首,脸上神情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其实,老二和老五,对七妹恐怕也有些心思,只是一直藏着掖着,没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董一浩闻言,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一抹促狭的笑意,抬头看向凌云反问道:“大哥,瞧您对这些事门儿清,您自己可真有了心上人?”

凌云听闻,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罢了!”

“哈哈,大哥,原来您这是单相思呐。”董一浩忍不住笑出了声。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凌云摆了摆手,话锋一转,“你这次大老远过来,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来看望为兄的吧?”

董一浩收起笑容,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实不相瞒,家师的宝剑,不幸在与人交手时被斩断了,这次我来,就是想恳请清全道长重新铸剑。要是大哥能帮忙美言几句,那就再好不过了。”

凌云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应道:“那行吧。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先安排你去休息。明日,我就去求求家师清冰师尊,看看他能不能想出办法来。”

董一浩满心感激,眼眶微微泛红,由衷说道:“有大哥在,真好。”凌云笑而不语,只是走上前,轻轻拍了拍董一浩的后背,传递着兄长的关怀与力量。

第二日,熹微的晨光如一层薄纱,轻柔地铺洒在整个青城山之上。金色的光辉一寸一寸地蔓延,最终,那绚烂的余辉扫向了静谧的三清观。董一浩跟随着凌云,脚步匆匆,穿梭在蜿蜒的山径间,朝着清冰道长的住所而去。

清冰道长的居所,仿若尘世之外的一方桃源,清新而又典雅。周遭尽是茂密的树木,枝叶交错,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五彩斑斓的花草肆意绽放,馥郁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一条灵动的丝带,悠悠地环绕着院子。河面上,一座独木桥横亘其间,虽略显简陋,却增添了几分质朴的韵味。

凌云与董一浩踏上独木桥,脚下的木板微微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过了桥,来到门前。凌云见状,立刻整了整衣衫,神情变得庄重而虔诚,双膝跪地,“砰砰”磕了几个响头,朗声道:“弟子凌云,拜见师尊!”

话音刚落,旁门“吱呀”一声被缓缓打开,两名道童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出来。紧接着,一位身着洁白道袍的中年女冠道长现身。她眉目清秀,宛如画中仙子,可脸上却似蒙着一层寒霜,冷若冰霜。只听她冷冷开口:“不在观中好好修行,来为师这里做甚?”

凌云连忙起身,恭敬地垂手站立,说道:“弟子的小兄弟前来做客,有事相求,弟子实在无法解决,所以特来恳请师尊出面相助!”

清冰道长闻言,先是打量了一番自家弟子凌云,那目光仿若能洞悉一切,随后又将视线落在了凌云身后的董一浩身上,冷冷言道:“何事?”

凌云向前一步,说道:“弟子的小兄弟的师尊,乃是陈青松道长。他与人比试之时,随身宝剑竟被人斩断。”

清冰道长听闻,猛地伸出手指,指着董一浩,高声叫道:“等等!来人,去将你们二位师叔请来!”道童领命,如离弦之箭般匆匆离去。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来了好多人。为首的二位,一位身形肥胖,肚子圆滚滚的,仿若一个装满了货物的布袋;另一位则身形瘦削,像是一根被岁月风干的竹竿。二人走到清冰道长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胖道长开口问道:“师姐让我们来,所为何事?”

清冰道长微微抬了抬头,说道:“听书。”说着,又将目光投向董一浩,接着道,“小子,你把你师父与人打架的事儿,好好讲一讲。要是讲得让我们高兴了,我们就出面,让大师兄帮你重铸你师父的宝剑。”

这可让董一浩犯了难,他站在原地,眉头紧锁,大脑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所知的事情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从而引起别人的共鸣。就在他满心焦虑、不知所措的时候,凌云悄悄地走了过来,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夸张一点就好。”随后,便转身退到了他师尊的身后。

董一浩定了定神,脑海中飞速梳理着思绪,片刻后,缓缓开口讲道:“与家师交手的第一人,乃是那声名远扬的太白剑师李万通。此人身怀绝技,剑法堪称神乎其技!诸位可曾听闻,诗仙李白笔下诸多豪迈诗篇,在这李万通的剑招里竟能一一呈现。

且看他起手一式‘关山月’,剑势一出,仿若夜空中高悬的冷月洒下清辉,寒光凛冽,剑气四溢。紧接着,‘侠客行’剑招施展,只见他身形飘忽,剑影闪烁,恰似那仗剑天涯、行侠仗义的侠客,快如闪电,让人目不暇接。还有那‘行路三难’,剑招繁复,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千钧之力,仿佛在诉说着人生之路的艰难险阻,令人望而生畏。

而他使出‘将进酒’时,更是气势磅礴,手中长剑狂舞,如同醉酒的诗仙,豪情万丈,让人热血沸腾。‘青莲剑歌’一出,那剑招灵动多变,恰似青莲绽放,又似仙子凌波,美不胜收。更有那‘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纵身一跃,长剑直指苍穹,仿若要冲破云霄,直上九重天,那气势,简直无人可挡!‘天门中断,碧水东流’,剑招挥动间,仿佛能看到天门被利剑从中劈开,江水汹涌奔腾,滔滔不绝。最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剑势如银河倒泻,从天而降,威力巨大,让人胆战心惊!”

董一浩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描述之时绘声绘色,还时不时地模仿着李万通的剑招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在场的众听众听得如痴如醉,纷纷被他的讲述所吸引,待他话音一落,众人异口同声地高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董一浩稍稍顿了顿,平复了下呼吸,接着讲道:“那太白剑师李万通的剑法,当真如梦幻泡影,千变万化,凌厉非常。每一招每一式,都裹挟着凌厉的剑气,好似要将周遭的空气都切割开来,端的是让人防不胜防。可家师陈青松道长又岂会畏惧?只见家师凝气聚神,以一招‘青天一剑’坦然相拒。这‘青天一剑’,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玄机,恰似破晓的曙光,能冲破一切黑暗。

两人这一交手,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时间,剑影交错,寒光闪烁,叮叮当当的剑刃碰撞声不绝于耳。他们你来我往,斗了足足一百回合,却仍旧难分胜负。每一回出招、格挡,都尽显双方深厚的功力与精湛的剑术。

太白剑师李万通见这般下去,一时半会儿实在难以分出高下,自己钻研半生、引以为傲的剑法竟也占不了多少便宜,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甘。但他毕竟是豪爽之人,稍作思忖后,便长笑一声,双手抱剑道:‘今日与陈道长一战,痛快!我技不如人,这便认输!’说罢,潇洒转身,衣袂飘飘,学其模样,瞬间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