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历史上的今天(1949—2012)
- 《中国水利 历史上的今天(1949—2012)》编委会编 张伟兵主编 王冠华 耿庆斋副主编
- 1088字
- 2021-04-16 18:58:14
4月5日
荆江分洪工程开工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开工。工程位于荆江南岸(右岸)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分蓄超过荆江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保障荆江大堤安全,也称荆江分洪区,是新中国治理长江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两期施工,第一期为主体工程,第二期为辅助工程,全部工程由中央投资。主要工程包括分洪区围堤工程、分洪闸、分洪工程和节制闸等。分洪区面积920km2,南北长约70km,东西宽约30km,四面环堤,有效容积54亿m3。
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
1957年4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对1957年防汛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汛期即将到来的地区,各级人民委员会要督促有关部门对防汛工作进行妥善安排;二是春修及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要争取按计划或提前完成任务,以防洪水提前到来造成被动;三是要充分估计特大洪水可能到来,在事前要做好防御特大洪水的计划;四是加强已完成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国务院公报》(1957年第十六号)刊载了《通知》全文。
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在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分水岭举行。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全长70.6km。工程设计正常流量20m3/s(水深3.60m),加大流量23m3/s(水深4.00m)。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空心坝、南谷洞渡槽、分水岭分水闸等。总干渠于1960年2月动工,1964年12月全线贯通。1965年7月21日,中共林县决定将每年的4月5日定为红旗渠通水纪念日。1968年总干渠进行加高加固,河口至分水岭渠段从2.50m加高到4.30m。
国务院原则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4年4月5日,国务院以〔1984〕国函字第57号文原则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指出:“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m,坝顶高程175m设计。”“今明两年可先进行场外公路、部分码头、供电、通信、部分房屋建筑和施工征地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0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1号)。《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是在国务院1994年批复的《辽河、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近年特别是1998年大水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意见》指出,将哈尔滨、长春两市的防洪标准由原来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佳木斯、牡丹江、松原、乌兰浩特等城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齐齐哈尔市和吉林市仍采用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庆市主城区和主力油田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