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巴士(1933-2012)
- 陈自瑜
- 1907字
- 2025-02-23 07:43:59
CHAPTER 2 專營巴士的出現
1933-1945
1932年9月,香港政府為了整頓日益重要的巴士服務,公開招標承辦專利巴士公司,首次批出專營權為期15年。結果,九龍巴士公司取得九龍及新界區的專營權,而原先在九龍區服務的中華巴士公司則獲得港島區的專營權。

中華巴士的註冊商標。

九龍巴士的註冊商標。1992年,九巴中文名改為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
1933年是香港實施巴士專營權的年份,為此,兩家專利巴士公司重新整頓旗下的車隊,其中,中巴收購了原港島區香港大酒店、電車公司及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的巴士,組成一隊擁有59部巴士的新車隊。而九巴也購入原啟德巴士公司的車輛,把車隊增至106部。
由於乘客需求日增,兩家巴士公司不斷擴充車隊數目,直至1939年(1939年後因歐戰爆發,英國製造的巴士被禁止出境),九巴車隊已增至140部,而中巴數目亦增至109部。可是,這些得來不易的巴士卻在日本入侵香港(1941年12月25日)後全數被充公。
車隊被充公後初期,即1942年1月25日至9月30日,兩家巴士公司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g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如無軍事需要時,巴士仍可作有限度的服務。但在9月30日後,巴士的發動機不是被用作啟動漁船,便是被運到中國或遺失掉,有時亦因缺乏汽油而被棄用。
由於巴士數量少,後來更時開時輟,供不應求,因此原始的交通工具如轎子、人力車甚受歡迎,而半機械化的腳踏車、三輪車,更成為天之驕子。

二十年代末期港島中區的大會堂門前,圖中可見當時頗為流行的黃金車。請注意圖左下角的一部有20座位的英國Vulcan公爵型巴士,屬香港大酒店所有。

中巴創辦人——顏成坤
(1903-2001)
顏成坤,廣東潮陽人,自幼從商,早年曾致力救國工作,追隨孫總理有年,後以革命將屆成功,遂來港另圖發展。1923年,顏成坤看到九龍區的交通事業尚未普及,為造福僑胞計,遂創辦中華汽車公司。至1933年,再取得港府專營權在香港島經營巴士服務,並於同年易名為香港中華汽車有限公司,顏被推為董事主席兼監理,從此與電車公司分道揚鑣。除兼任多所商業機構董事及顧問外,顏亦曾擔任潮州八邑商會會董、米業商會顧問、東華三院統一後首屆主席、南華體育會主席、英華男校及英華女校校董、中華基督教第六區主席以及華人後備警察財政委員等公職。最後因其對社會事務的貢獻,獲委為太平紳士。

九巴創辦人之一——鄧肇堅
(1901-1986)
鄧肇堅,廣東南海人,乃殷商鄧志昂之子。其父曾在港開辦鄧天福銀號,與倫敦渣打銀行有來往。香港大學的鄧志昂中文學院就是其父捐助的。
鄧肇堅早年就讀皇仁書院和聖士提反男校,畢業後繼承父業,成鄧天福銀號司理。1927年鄧肇堅出任保良局總理、1928年任東華三院主席,翌年更被委任太平紳士,可說少年得志。1933年,鄧肇堅與譚煥堂、雷亮、雷瑞德和林銘勳組織競投九龍巴士專營權,時年32歲。此後長期擔任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主席。鄧氏一生熱心公益,長袖善舞,後獲頒授爵士銜。他亦曾兼任恒生銀行、友聯銀行、油麻地小輪、美麗華酒店及新世界地產等多間大機構的董事職。

三十年代初的九龍尖沙咀碼頭,大鐘樓下面是九龍巴士總站。車頭朝左的,有一輛九巴簇新的「利蘭」獅子型單層巴士,車頂張貼有途經區域的名稱,這個宣傳路線的方法,今天仍被採用。至於車頭朝右的凸頭巴士,有Thornycroft及「丹尼士」(Dennis)。總站月台上面的巴士路線編號,非常明確易辨。

三十年代中期的九龍天星碼頭廣場的巴士總站,3線並列的巴士,原來代表着3家不同的巴士公司,最左面是中華巴士,包括前面一部20座位的Thornycroft,與及後面的「利蘭」獅子型。中間的行列是九巴的車隊,接近鏡頭位置的,是一部半駕駛艙式的Thornycroft的Cygnet型,行走6號線。它前面的一部,即打開了駕駛室車門的「利蘭」獅子型。最右面的行列,是啟德巴士公司的車輛,兩部都是「丹尼士」的產品。

1939年的九龍區天星碼頭的情景,除了人力車外,九龍區的巴士服務已漸見雛形,圖中的九巴車隊,包括有「利蘭」、Thornycroft和「丹尼士」等牌子的巴士。背景的山峰,便是香港島的太平山。

戰前皇后大道東一景。1941年款式的英國Thornycroft出品的CD4LW Cygnet單層巴士,中巴一共購入15輛,它的半駕駛艙式車頭,引擎冷卻欄柵採用近似橢圓形的設計,是為主要特色。

在戰前投入服務的「丹拿」COG5DD型單層巴士,攝於1952年左右,這是戰後仍健在的4部同款巴士之一,其車身已於戰後被重新安裝。

九龍區的公共交通服務在日軍佔領之下,在1943年漸次恢復,圖為1943年年初的香取通(即彌敦道),街上行走的是兩部九巴的「丹尼士」Lancet型巴士。

左圖:香港日佔時期,「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印發的2円50錢車票,以往來銅鑼灣與必打街之用。
右圖:日佔時期「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印發的80円車票,以往來旺角至粉嶺之用。請注意車票上蓋有「暫作軍票120円1946年8月13日」字樣。
表03 1933至1939年香港巴士型號一覽


1940:Thornycroft CD4LW型,全長26呎,載客量48人。
表04 專利巴士小檔案(1933-1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