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做B端产品
- 吴朦佳
- 6322字
- 2025-02-21 19:54:21
2.3 六步调研,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2.3.1 常见调研场景
调研是B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那么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做用户调研呢?
一般来说,如果B端产品经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感到迷惘,他会忍不住想:这个功能有必要做吗?这个功能该怎么做?显示哪些字段呢?目前的设计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吗?
待产品上线后总结汇报时,依旧迷惘的他会这样想:上次上线的功能有几家在用?他们用得怎么样?有没有反馈什么问题?后面需要再优化吗?
这些问题大部分B端产品经理都曾遇到过,答案不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是搜索引擎能解答的,最有效、最准确的答案来自用户。当我们和用户深入沟通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体来说,常见的需要调研的几种场景如表2-6所示。
表2-6 常见的需要调研的场景

2.3.2 为什么调研B端用户很难
调研B端用户很难,主要是因为我们和用户之间存在着专业偏差和沟通偏差。
1.专业偏差
我们在和用户沟通时,难免会因为专业上的差异而出现理解偏差。比如我们说:“清理下页面缓存就好了。”用户一脸疑惑:“缓存是什么?怎么清理?”又如用户说:“给我们加个肌注功能。”我们一样疑惑:“肌注是什么?流程是什么?”我们和用户之间经常在专业上存在理解的困难。
曾有某诊所找外包团队做系统,医生直接和开发人员沟通,结果两种角色互不理解、经常争执,最后产品勉强做出来,诊所不满意,外包团队将产品交付后也不再维护。
由此可见,产品经理在其中起的桥梁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业务,把用户的语言转化成开发的语言。
2.沟通偏差
沟通偏差和专业偏差有很大关系。因为不懂,所以用户不理解我们提出问题的目的,有些用户甚至会觉得我们在窃取他们的内部资料。用户有时会说:“你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加个字段?”我们会想:“加个字段并不难,但是为什么要在这里加?”和用户沟通后我们会发现用户可能想的是A,表达出来的却是B。
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你们的产品不好用”。我们脑袋里想:“功能设计不合理?交互不友好?页面不美观?……”就此询问用户时,有些用户也表达不清晰,就是觉得不好用。
如果用户很难表达出正确的意思,不妨让他们操作一下,边操作边反映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到底是因为用户个人操作习惯的原因,还是产品功能设计上确实有问题。
2.3.3 六步实现轻松调研
用户调研较难,我们对此可以按图2-11所示的六步法来使调研变得轻松一些。

图2-11 调研六步法
1.明确调研目标
一般在调研前,我们都要明确调研目标,列出问题清单,如表2-7所示。
表2-7 常见调研目标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的问题就没有针对性,很容易被用户带偏。比如产品经理想调研一个功能怎么实现,接通电话后用户就开始抱怨——系统bug太多、字小看不清、定制收费太高等,然后产品经理安抚用户,调研变成了一次用户抱怨大会。还有可能用户对产品经理说系统不会用,然后产品经理教他怎么操作,调研变成了一次培训。
为了避免无效调研,我们要时常盯住目标,在简单安抚用户后,直奔主题去问,至于其他的事情,可事后交给客服处理。
调研目标的不同设定,对下面步骤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选择调研对象
(1)找大用户群体。
在2.2节我们了解了用户画像,明白不同的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是不同的,产品适用场景也是不同的。产品经理在向用户深入了解之前,要先找到哪类用户会使用产品。继续以图2-7为例来说明。
如果我们要调研优惠券的功能,那么诊所的理念要新,第一和第二象限的诊所是合适的,但要想把功能用起来、用得好,还需要诊所有运营能力,第一象限的诊所更合适。所以,我们可以优先找第一象限的用户调研,再听听第二象限用户的想法。
如果我们要调研叫号功能,那么肯定是患者多的诊所更合适,因为一般高端诊所为预约制,不会人满为患,所以我们可以找第四象限的诊所调研。
找对群体,能提高我们的调研效率,也能避免结果不准确导致的有效信息过少,从而给产品决策带来帮助。
(2)找典型用户。
即便在同一个象限,用户还是会有区分的。比如三个同在第一象限的用户,都想用优惠券功能。一个用户线下已经在用了,他会告诉我们希望线上功能是什么样的;一个用户还没开展业务,但已计划好了,他会告诉我们他的设想;一个用户没仔细想过怎么开展业务,他会指望我们提供功能的同时教他怎么用。
一般情况下,找第一个用户是最有价值的,最后一个用户很难提供太多有效意见。那我们怎么去找到这些典型用户呢?
· 翻需求池里的需求。向我们明确提出需求的用户一般是第一种用户,已经有现实的应用场景了,对需求也较清晰。
· 让客服推荐。客服对用户的使用情况大多是比较了解的,可以让他们推荐几家,但过于细节的需求,客服可能也会不大了解。
· 自己和一些典型用户维护好关系。可以选取各个象限里面的几家典型用户,通过实地、电话等方式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平时多听他们的意见反馈,开发功能时也优先找他们调研。
(3)找到功能使用者。
B端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人,不是B端所有的角色都会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要找到实际使用者去调研,这样才能更贴近现实场景,产品才不会脱离实际情况。
比如我们要调研药品库存管理的功能,就要找他们的药师;调研统计报表的功能,就要找老板;调研门诊相关的功能,就要找医生。
有时候老板会找一个护士或者行政人员来统一和外部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尽量索要使用者的联系方式,争取点对点沟通。即使对方答应帮我们去问也要后续督促,否则很可能他不去问,或问的方向出现偏差,这对调研结果没有帮助。
3.明确调研问题
(1)分类考虑问题。
用户画像按照角色和行为来构建,调研的问题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
用户的角色信息有诊所面积、医生数量、营收情况等。这类信息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调研前不可能都了解用户,也可能了解的信息有偏差。简单地询问这些问题,可以快速地把用户归到我们对应的画像中,在我们头脑中建立起大概的形象。
用户的行为信息包含不同场景下的行为习惯,比如病历书写习惯、排队管理方式等。这类信息比较直接,我们可以问某个功能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的,请对方描述一下具体的场景,再针对场景中的一些疑问提出问题。
(2)设计具体题目。
题目的设计要精细、具体,让用户想一下现实场景就能很容易回答出来。我们应尽量避免大而泛的问题、偏产品专业的问题,同时也不要指望用户来提供解决方案。表2-8所示为问题设计正反面事例(反面事例仅在小部分特殊场景下适用)。
表2-8 问题设计正反面事例

(3)循序渐进给问题排序。
B端产品经理在调研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
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引导用户说出现实场景,一点点地进入他的角色。开始我们可以问些具体的事情,不是很好理解的问题可以举个例子来解释,在最后可以开放性地问一下。这也是一步步取得用户信任的过程。
比如调研优惠券时,我们可以按下面的顺序来问。
· 你们主要是哪些科室?用户群体是哪些?
· 你们现在有开展优惠券的业务吗?
· 你们发放给用户的是什么类型的优惠券,比如代金券、项目券?
· 你们优惠券是固定时间内有效,还是领取后一段时间内有效,比如说是10月1日到10月31日有效,还是领取后30日内有效?
· 你们的优惠券会通过哪些渠道发放给用户,比如活动页领取、推荐新用户后获得?
· 你们是否分析优惠券的使用率、新用户的转化率?还需要分析哪些数据?
4.选择调研方式
B端调研最常用的三种方式是实地考察、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
(1)实地考察。
亲自去用户处一趟,了解他在实际场景下的使用方式和操作路径,这种调研方式适合产品设计前和已上线功能的调研。
假如我们问用户:“你觉得我们的系统有什么地方不好啊?”很多人会答不上来。一方面,用户使用时间长了,习惯了,没有强烈感受到什么地方不好用;另一方面,他可能对功能进行了变异使用,很多场景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时可以挖掘到一些其他的需求。
B端产品经理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多走访用户,这对于获得用户画像的深入理解、场景的深入理解,非常有帮助。
(2)电话访谈。
我们可以和用户约时间进行电话沟通,毕竟经常去实地访问的成本太高。同时,电话比微信聊天的方式好,一显得我们更有诚意,二也节省时间。
经常调研用户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我们在设计某个功能时,会和用户沟通,收集他们的使用场景信息。在完成后,再和他们沟通,看该功能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不是还有遗漏的地方。在功能上线后,我们还会定期进行回访,看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以及有没有产生其他想法。表2-9所示为客户电话调研记录表。
表2-9 客户电话调研记录表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调研方法。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调查面广,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反馈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比如我们定期在系统里面放置满意度调查表(见图2-12),让用户选择最满意的功能、最不满意的功能等;对于提交不满意的用户,我们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找出不满意的根源。
问卷调查方式的缺点是不够深入,并且问卷在设计上很大程度会左右用户的回答,所以能否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直接决定了调研的质量。
一份优秀的问卷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 篇幅。通常问卷回答时间宜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在一开始就告知用户大概有多少题目、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让用户有心理预期,配合完成调研。
· 问题类型。开放型问题和封闭型问题按照合理的比例设置。一般主要是封闭型问题,最后1~2个是开放型问题。
· 问题设计。题目要具体,且尽量避免“是”和“否”这类极端的回答,因为这容易诱导用户,从而产生不准确的结论,比较好的方式是提供4~5个不同程度的选择。
· 用户激励。用户在完成调研后,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用户的配合度。

图2-12 问卷调查表示例
5.执行调研计划
我们上面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明确了目标,找到了调研的对象,设计好了题目,也明确了调研的方式。那么接下来就要落地执行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达到更加理想的调研效果。
(1)提前和用户预约。
实地考察和电话访谈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临时给用户打电话,用户很可能正在忙,没时间配合调研;未预约拜访不熟悉的用户,一般用户配合度很低。这些都容易引起双方的不快。
比较熟悉的用户,我们可以直接和他提前预约,不熟悉的用户我们可以找客服或者销售人员来帮忙预约。预约时有如下小技巧。
· 约本周内的时间,因为过了一个周末,大家容易忘记上周的事情。
· 约到具体的时间点,比如上午9点。不要让用户有空的时候叫你,有些用户会忘记。
· 调研当天早上再和用户确认一下时间,也作为一个提醒,让他匀出时间来。
(2)安排调研人员任务。
有时候调研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我们需要其他产品经理或客服人员来协助,这要求我们在调研前需要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实地考察和电话访谈一般由一人作为主调研人,主调研人向用户发出调研问题,和用户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主调研人可能会来不及写调研记录。这种情况下可以录音,也可以让一位伙伴做记录,这样能防止一些调研信息的遗漏。
问卷调查往往需要客服来配合。我们可以采用系统推送的方式,也可以让客服直接发送给用户。无论采用哪种投放方式,我们都需要做好受众分析,尽量做到精准投放,这样调研结果才有价值。
(3)形成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记录的调研内容可能会比较混乱,记录得比较简单,我们需要在调研结束后及时整理,形成一份可读性强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回答的是调研目的,也就是之前设计的调研问题,若遇到一些额外的问题反馈,也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如果调研报告里面无法形成这些有效信息,这次的调研其实是无效的。
6.整理调研结果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调研,我们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只调研一家。要把多家的调研报告汇总起来,供内外部交流,也方便后面自己翻阅。要记录好调查问卷的填写率,各答案的占比,这不仅是对本次结果的记录,也是为了后面优化问卷的题目设计。具体来说,调研结果该怎么整理呢?
(1)剔除无效结果。
——你们有开展优惠券业务吗?
——没有,没想过。
像上面这样的回答就是无效结果。不过这次调研情况还是要记录的,因为你了解到了用户的目前情况,能增强对他的画像的理解。
从以下方面可以判断结果无效。
· 没有找到具体使用人,转接人提供的信息比较片面。
· 用户没有开展这项业务,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 用户不具有典型性,见解过于个性化,没有普适度。
· 用户业务不符合国家规范、行业标准。
(2)合并有效结果。
排除完无效结果后,我们就可以把有效结果汇总在一起进行分析。一次完整的调研,至少要包含五个有效结果,当然,这个数量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来定的,但不要只有一两个结果。因为我们很可能被这一两个用户带偏,很难进行后面的分析,也很难形成有效的决策。
如果有效结果太少,那我们就继续调研,直到能客观解答一开始提出的调研目标。当然,也不是说有效结果越多就越好,因为调研是很花费时间的,在一定量的有效结果完成后,再增加的结果并不能给决策带来更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浪费了。所以摸索了几次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只要调研有效的几家,就能获得有力的决策依据。
2.3.4 三层面将用户调研带入产品决策
我们在产品设计前、产品设计中、产品上线后都需要进行用户调研,当我们完成用户调研后,我们得到的调研报告最终要作用于产品设计上。
(1)产品设计前:我们根据调研到的用户场景梳理业务流程,将每一个业务场景转化成产品功能,然后串联起所有功能,反向验证场景是否被充分满足。
(2)产品设计中:我们根据调研用户的意见优化产品方案,优化后的方案再多找几家用户确认,尽量使产品更通用。
(3)产品上线后:我们跟踪用户使用数量,根据调研用户的使用情况,优化已上线功能细节,并规划产品迭代方向和速度;若当前功能已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则可考虑短期内不再迭代。
2.3.5 案例:医疗SaaS用户调研
按照上面说的六步法,我们来完成产品上线后的调研。
(1)明确调研目标:了解当前用户的系统使用情况,产品是否能基本满足用户需求。
(2)选择调研对象: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是西医和中医类传统型诊所,我们从中各找5家典型代表。
(3)明确调研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问题和提问。
· 诊所主营科室和患者群体是哪些?客单价如何?
· 医务人员会用到哪些功能?还有哪些功能没有被满足?
· 产品功能细节上是否有优化空间?
· 诊所是否重视营销?是否需要优惠券、线上商城等功能?
· 诊所是否会进行或计划开展诊后随访,提供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等服务?
(4)选择调研方式:实地考察。
(5)执行调研计划:安排一周时间集中走访,规划好行程,提前和诊所确认时间。
(6)整理调研结果:截取部分例子如下。
· 中西医科室设置主要是儿科、内科、全科、妇科,客单价为100~1000元。
· 诊所会用到产品的预约、登记分诊、门诊、检查治疗、药房、收费功能。产品可覆盖基本场景,缺少叫号、皮试、输液功能,总体使用情况良好。
· 在医生门诊写病历、开药时,复制上次记录和使用模板情况较多,我们可调整产品按钮位置,使医生操作更方便。
· 诊所不重视营销,也没有计划开展营销。
· 诊所会进行随访,频次不高,随访内容比较简单,我们提供简单记录功能即可。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功能没有需求。
根据上面的调研结果,我们明确了产品后续的发展方向:重点打磨诊疗环节功能,力求更流畅、更高效;完善诊后环节功能;不做营销类功能。
B端产品技巧
调研到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产品成功的一大步。就好比在大海里航行,方向对了,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
(1)产品设计前、设计中、上线后,都需要调研用户,以保证功能切实可用。
(2)我们可以采用六步法来完成一个调研:明确调研目标,选择调研对象,明确调研问题,选择调研方式,执行调研计划,整理调研结果。
(3)B端产品比较好用的调研方式是实地考察、电话访谈、问卷调查。
挖掘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后,我们该如何规划产品呢?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