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通过数据感知市场

2.1.1 数据的价值

当产品经理在埋头苦干时,也不要忘了抬头看路——做产品一定要关注市场。产品的开发,最终要有消费者买单才行,因此市场行情常常会影响产品的发展,如果产品不幸处在夕阳行业,即便自身很优秀恐怕也难逃没落的命运。那看市场仅靠感知行不行?为什么要用数据来看呢?

这就好比你描述一只猫非常肥,人们对此的感知是比较弱的。如果你描述它长30cm,重4kg,那么大家就会对猫的情况有直观感受了。

市场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主观感受到教育、医疗、电商行业很火热。不过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很难预测它们还能火多久、市场规模有多大。特别是B端产品,它们不像C端产品可以直接看用户活跃度,所以更难从日常中感知。而数据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份客观的资料,它可以为产品提供决策依据,这比靠自身传统经验往往更加可靠,也更有说服力。数据本身是不会骗人的,只不过公布数据和解读数据的人可能会骗人。由于每个人看数据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先明确通过分析数据想达成什么目标。

2.1.2 明确通过分析数据达成什么目标

做产品前,我们需要对产品做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1.长期规划

公司的长期规划通常是1~3年,部分公司可能是3~5年,因为时间较长,一般对产品做大方向上的把握,即以下几点是要明确的。

(1)产品的目标人群是谁?

(2)产品解决目标人群的什么问题?

(3)如何建立产品壁垒?

(4)希望达到多高的市场份额?

2.短期规划

公司对产品的短期规划一般是3~12个月,有的公司会进一步细化为月度、季度、半年度等,这类规划要明确产品不同阶段的目标、里程碑和交付物,即以下几点是要明确的。

(1)产品短期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2)优先做哪些功能来满足哪些用户群体的需求?

(3)版本计划是怎样的?产品迭代速度多快?

(4)产品短期功能的实现能建立起哪些竞争优势?

(5)产品短期功能的实现能带来多少用户增长?有多大的价值?

结合来看,短期规划是将长期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拆解,落实到细节处一步步去执行。没有长期规划的指导,产品很容易偏离主线;没有短期规划的落实,产品规划目标难以实现。那我们主要通过哪些数据指标来分析环境、指导产品规划设计呢?

2.1.3 八大关键数据分析指标

从宏观角度分析环境时我们常常会使用PEST模型,即政治(Politics)要素、经济(Economy)要素、社会(Society)要素和技术(Technology)要素。

这四个要素还是有点宽泛,我们需要的是直接能指导产品定位和设计的指标,这时就可以从用户和竞品两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具体分析(见表2-1)。

表2-1 用户和竞品分析指标

img

2.1.4 数据分析如何指导产品目标

我们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SaaS为例来解释表2-1中提到的指标。

1.目标用户现有体量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关注用户体量呢?

用户体量决定了产品的天花板。如果用户体量是1万,那产品的天花板就是1万;如果用户体量是10万,那产品的天花板就是10万。天花板越高,留给产品经理发挥的空间越大。当然,这个体量不仅指现有体量,还包括未来的增长或衰退带来的影响。那么,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先分析用户的现有体量呢?

(1)先从现有规模大的用户群体入手来规划产品,有利于抢占市场。

(2)设计产品时考虑未来的可扩展性、并发承载量等,有利于应对后期的变化。

(3)便于后期计算用户占有率和转化率,侧面检验产品的优劣。

下面先看一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年的体量。图2-1所示为2017年和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2018年已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639个。虽然这不能和C端产品动辄上千万、上亿级别的用户体量相比,但在B端产品中已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了。

img

图2-1 2017年和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2.目标用户增长率

目标用户增长率也是产品可能的增长率。如果总体用户每年增长1%,其中的5%可能转化为目标用户,我们就能算出大概新增用户有多少了。虽然看着增速不快,但在大基数的基础上,这个增量是不容小觑的。

顺着图2-1所呈现的体量,我们再找以前的数据,图2-2所示为2012—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img

图2-2 2012—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量在逐年增加,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们绘制了一张折线图,如图2-3所示。

img

图2-3 2012—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折线图

通过折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2012—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情况,并对趋势做出预测。机构数量每年都在上升,从2017年到2018年,出现了一个新的拐点,也是产品的一个里程碑。以这个趋势来算,2019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按1.2%的增长率测算,大概会新增11,323个,即到2019年年底大概有954,962个(2019年实际数据为954,390个)。随着政策的放开,这个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数量也会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要想让B端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必定离不开产品经理的产品设计。

虽然关于趋势的预测在一些媒体网站上能找到,但分析的对象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有的网站预测民营医院、有的网站预测新型诊所等。利用原始数据自己进行分析,也是产品经理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3.目标用户结构组成

从图2-1中我们看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面有好多种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诊所等。不同的种类下面各业务形态有所差异,使用人群不尽相同,购买SaaS产品的可能性也不一样。这对于我们建立用户画像、确定产品定位和做产品设计有很大影响,因此目标用户结构组成是与我们关系很紧密的一个指标,也是每个产品经理比较看重的一个指标。

怎样看这个指标呢?我们再继续细分:以业务形态(科室类型)分,有全科、儿科、妇科、皮肤科和口腔科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理念分,有传统型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端医疗卫生机构等。这里的传统型医疗卫生机构指那些以开药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医疗卫生机构指那些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就医体验的医疗卫生机构;高端医疗卫生机构指那些私人订制服务较多的医疗卫生机构。

当以业务形态来细分时,不同科室之间的差异很大,对此我们可以根据科室占比,来决定先做哪一类用户。

从图2-4所示的诊所主要科室设置中可以看到,口腔科、儿科、中医占比位居前列,不妨先满足这些科室的需求。据图中情况估计,专科会越来越多,从全到专,也是产品规划时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img

图2-4 诊所主要科室设置 来源:动脉网相关数据

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理念来细分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因为公立的比较多,大部分属于传统型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比例不高,假设这个比例是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20%;高端医疗卫生机构暂时不考虑,因为个性化需求很多。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规划产品主要满足传统型医疗卫生机构的使用要求,增加20%的功能来支持新型医疗卫生机构。随着新型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调整这个比例,使产品跟上市场的发展。

4.目标用户软件使用率

一方面,尚未使用我们软件的用户是潜在的用户,这部分用户比例越高,一定意义上也说明市场越广。

另一方面,软件使用率低的行业,往往更偏传统。我们在设计产品时,需要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用户使用软件。

因为我们很难找到官方的软件使用率数据,所以只能进行推测。我们可以收集所有竞品公布的用户量数据,通过使用数除以总数得出的比例来估算。但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不够高,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有的竞品不公布用户数据,有的竞品又虚报了数据。

所以这个指标,我们能看到确切数据最好,看不到就通过市场情况来推测即可。比如行业老板对软件使用的意识、软件价值带来的认可度等。

5.竞品发展历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有些系统被用户使用了很多年,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里面的某些功能会被“打磨”得比较接地气,也有些功能可能跟不上目前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要辩证地去看。

我们可以多找几个竞品进行横向对比,看它们的发展轨迹。比如,转折点往往和市场政策等因素紧密关联,产品的里程碑可能决定着产品的成败,这些都能给我们启发。

如果再细看,我们还可以分析哪个功能的推出使用户量产生了质变,这对我们规划产品、确定功能的优先级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一点上,C端产品容易被感知,B端产品相对较难,也很难找到相应的数据支撑。

6.竞品主要用户群体

相同业务的竞争是激烈的,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竞争对手的一个新功能,都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体来说,目前的产品大多走集中差异化路线。用户群体会有重合,但也有所侧重。表2-2所示为几个头部医疗SaaS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异同。

表2-2 几个头部医疗SaaS的定位

img

我们会发现,产品原先的定位群体和现有的用户群体可能不完全一样。比如平安万家原定位是面向所有类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实际上用户口腔问题居多,而口腔科是更偏向于专科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平安万家对于其他科室的匹配度没那么高——这可能就是一个突破点。我们也可以借此预测一下平安万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着力去做口腔,建立口腔SaaS的壁垒;也可能去做其他科室,来吻合最初的规划。我们持续跟进,就可以对竞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自己心里也更有底。

强调一下,对手公布的信息,我们听一听即可,不要被他们的说辞迷惑了。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更要对自己有信心。

7.竞品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

自己产品做得好不好,现有用户占目标用户的比例是一个很直观的反映。作为B端产品,这个比例可能很低,因为B端市场的信息化是2015年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期的。

另一个直观的数据就是市场上各产品的占有率。我们在目标用户软件使用率中提到过,因为有的竞品不公布数据,有的竞品又虚报数据,所以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我们在做竞品对比时,除了看竞品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还要结合它们的主要用户群体来看。比如平安万家有1万多家客户,但这里面有60%的客户是口腔诊所,那和目标群体是中医诊所的系统去比,说平安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就不对了。如果大家都拿西医全科去比,在此基础上说哪个系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

表2-3所示为头部基层医疗SaaS用户量。

表2-3 头部基层医疗SaaS用户量

img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平台的用户数量都不高,相对于目标用户的占比并不大,不存在垄断,而且各平台的现有用户量差距也不是很大。

概括来说,我们对竞品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分析要明确以下几点。

(1)哪些是市场上用户量较多的竞品?

(2)哪些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3)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4)我们是否在这里还有市场空间?

虽然目前竞争情况是定局,但往往产品后期的定位,以及产品功能与市场的匹配度,能使市场份额拉开很大的差距,甚至有可能完全改变如今的竞争格局。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可以进行正面竞争,把相同功能做得更细、更精;如果我们没有独特优势,可以先走差异化路线,避开竞品的优势功能,找竞品的薄弱点来建立自己产品的优势。到后面这些平台的用户重合度会越来越高,慢慢就会进入行业的红海中。我们如何优先抢占用户,是要贯穿到产品每一个版本规划中的。

8.多指标的综合分析

我们需要把具体指标和规划目标对应起来看,如表2-4所示。

表2-4 将规划目标与数据指标相结合

img

续表

img

如表2-4所示,不是依据单一的指标我们就能分析出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的,而是往往需要多项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在看市场上用户情况的同时,也要时时关注竞品的变化,包括潜在替代品的发展等。市场是动态的,我们要快速反应,不断地调整规划。

2.1.5 可靠的数据收集渠道

为了产品的完善,B端产品经理要学会引入数据进行分析,那么这些数据从哪里来呢?推荐几个常用的数据收集渠道,如表2-5所示。

表2-5 常用的数据收集渠道

img

续表

img

数据最准确的是不经过加工的原始数据,因为一旦经过加工,多少都带有加工者的侧重和主观思考。当然,B端产品经理也不需要找到原始数据去分析,如果能找到可靠分析的结论则最好不过了。

B端产品技巧

B端产品经理要客观地了解市场情况,数据分析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B端产品经理可以从用户角度和竞品角度出发,在根据目标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把数据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得到比较全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