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结算的概念
一、概念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指处于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货币收付业务。具体来说,就是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等),采用一定的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借助一定的渠道(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过一定的媒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收付行为,从而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得以清偿或实现资金的转移。
二、研究对象
国际结算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货物贸易项下结算,即国际贸易结算。这是贸易结算在整个国际结算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依据是国际贸易;反之,国际结算的创新和发展又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不同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往往所涉金额大、操作复杂;而且在内容上,几乎包括了国际结算所有方式和手段。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经常项目,而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分项即为贸易项目。因此,国际贸易结算自然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研究对象。
三、主要内容
国际结算主要由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两部分构成。凡是因国际间货物贸易而产生的货币收付或债权债务的清算即被称为国际贸易结算;而由其他非货物贸易的经济活动,或因政治、文化交流所引起的国际间货币收付的结算则被称为非贸易结算。国际结算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国际结算工具(主要是票据和单据)、国际结算的方式和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见图1-1)。

图1-1 国际结算主要内容
(一)结算工具
结算工具主要涉及票据和单据。
票据,也称金融票据,在国际结算中主要起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远期票据还具有信用工具的功能。票据主要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的行为、法规、要式及种类均为国际结算研究的首要对象。
单据,也称商业单据。单据的传递和使用是国际结算的必要环节,也是开展国际结算的必备条件。凭单而非凭货付款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结算的显著特点,即所谓货物单据化。货物单据化是商业银行成为国际结算中介的前提。作为重要的结算工具,单据对国际贸易债权债务的清偿至关重要。特别是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的问世与应用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国际结算传统单据运作体系的重大变革。
(二)结算方式
以一定的条件实现国际货币收付的方式就是国际结算方式。它包括传统结算方式,如国际汇兑、跟单托收、跟单信用证等;其他结算方式,如备用信用证、银行保函;以及国际保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新型融资性结算方式。
其中,国际汇兑和跟单托收以商业信用为基础,跟单信用证则是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之上,而国际保理和包买票据是近年来新兴的国际结算业务。
(三)银行清算系统
以银行为中心的清算系统是国际间资金得以安全高效结算的基础设施,目的是以最科学有效的手段,简便快捷地以较低成本达到债权债务清偿预期目的的方式来实现国际间的划拨或清算。因此,它也是国际结算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国际结算的性质
国际结算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与国际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密切相关,主要从商业银行视角来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针对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的服务,因此对于外贸企业同样重要。国际结算具体涉及进出口贸易、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电信传递、会计操作、海关业务、商检、票据、法律、惯例和规则等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
(一)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密切相关
国际结算属于国际金融业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国际结算涉及外汇转移和金融票据、商业票据的流通或转让,也涉及货币兑换和汇率、外汇的管理和管制以及外汇风险防范等问题,这些也恰是国际金融的实务问题。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依据
国际结算以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国际结算自产生之日起,就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其宗旨。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在相互促进中同步发展,一方面,国际贸易发展促进国际结算方式方法的改进;另一方面,国际结算的操作实践和经验积累又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结算是一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在不动用银行资金的前提下,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信用服务、承担风险来获取高额手续费收入。在客户交纳保证金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银行无偿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开展国际结算业务。
(四)国际结算是有关国际惯例表现最充分的领域
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国际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和结算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做法和特定方式。按国际惯例行事是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国际结算业务操作繁杂、难度大、风险高
国际结算业务的涉外性决定了其活动范围大,涉及不同货币的兑换、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法律环境。国际结算比国内结算更复杂,操作难度更大,更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参与国际结算的当事各方面临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特别是近年来,与国际贸易和结算相关的欺诈犯罪案件频发,让当事人和跨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