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爱心团队成立的前世今生(1)
- 我和我的爱心团队
- 郭明义口述 贾淑芳整理
- 4983字
- 2016-10-28 10:29:34
郭明义爱心团队正式成立于2009年7月,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队、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慈善义工大队、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和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七支大队。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也都有个源头。郭明义爱心团队能有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郭明义爱心联队
2008年3月4日,郭明义爱心联队成立。这是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个以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为目的的民间组织。它是成立于2009年7月的郭明义爱心团队中七支大队之一的希望工程爱心联队的前身。
要介绍郭明义爱心联队,首先要介绍我是怎样走上资助贫困学生之路的。
1982年,我复员回到齐大山铁矿,被分配到鞍钢集团公司当汽车驾驶员。我认真工作,第二年被评为“鞍钢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至今我还记得,矿团委在《鞍钢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登记表》中是这样评价我的:“郭明义同志自从1982年8月以来,组织了一支由团员青年参加的青年服务队,曾多次到千山温泉疗养院为患者理发、打扫卫生,受到疗养院和工作人员的好评,共接到表扬信3封。”
我要用行动向人们证明,虽然退伍了,但并没有停下“学雷锋”的脚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上资助贫困学生的路。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那一天,天气很好,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风也是柔柔的,吹得人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这一天,我和工友去帮助农民劳动。
干了一天的活,我的心里乐呵呵的,感觉很充实。
就在我们结束一天的劳动准备回去的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一户被村民的院子挡住大半边的土房。一开始,我以为这一定是谁家的老房子,毕竟大家现在住的房子都盖得挺好的,没见过谁家的房子这么破。
工友们催我赶快走,可跟工友打了声招呼,我就抬脚向小土房走去了。我一定要看一下这个房子是不是用来住人的,否则会不安心。
屋子很小,也很破,里面住着母女两人。母亲似乎身体有病,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正踩在板凳上做晚饭。
正在做饭的小女孩听到门口有响动,就抬起头朝外面看了一下。看到站在门口、红着眼圈的我,小女孩问道:“叔叔,您找谁?”
我摇摇头说:“不找谁,就是过来看看。”
小女孩把我请进屋,转身回去做饭。我就开始和小女孩的妈妈聊天,询问家里的情况。
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小女孩的父母离异,孩子的爸爸走了,孩子只能和妈妈相依为命。
孩子的妈妈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孩子的肩上。每天孩子的妈妈都要扎针输液,为了省下请人扎针的四元钱,她让女儿为自己扎针。从那时起,给妈妈扎针成了小女孩每天放学后的必修课。孩子年龄小,根本不懂得如何扎针,常常一紧张就把针扎到肉里去了,往往是扎几次才能扎到血管里。每次扎完针,孩子都哭得像泪人似的。原本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虽然她仍然努力学习,可是各种压力压得她力不从心。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那时,我每个月的工资不到600元,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小女孩留了200元钱。我不希望因为家庭困难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让她放弃上学。
回到家后,我还是无法放下心来,决定定期给孩子邮钱,资助她上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
没多久,小女孩就给我寄来了感谢信,字虽写得略显幼稚,但字里行间却透出她的感激之情。
小女孩在信上写道:“谢谢您,郭伯伯,有了您邮给我们的钱,妈妈就可以请医生来扎针了,我也可以安心上学了,您真是我的大恩人!”
就这样,我走上了资助贫困学生之路。我听说大连有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就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给他寄学费。我从报纸上看到有生活困难的孩子,就定期给他寄200元钱。
鞍山八中的高三学生董惠就是我通过报纸了解后开始资助的。
董惠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虽然不富裕,却也衣食无忧。可是好景不长,父亲被顽疾缠身,不但不能继续工作,而且要频繁地看病吃药,最后还是去世了。小小年纪的她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家庭的现状,只能尽力地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但她明白,最能让母亲放心的就是好好学习。
于是,她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毕业前,她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切让她看到了曙光,未来似乎不再遥远,前途也不再渺茫。
高考在即,她拼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放手一搏,在那条独木桥上奋勇拼搏。母亲的苦心没有白费,董惠发挥得不错,最终以544分的成绩被西南大学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董惠跪在父亲的墓前失声痛哭。她在哭自己没能看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也哭父亲没有等到她考上大学的那一天。
母女俩收拾起悲伤,开始面对现实问题。首先是董惠的父亲为治病而留下的将近两万元的债务,其次就是董惠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懂事的董惠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只是忙着利用大学开学前的时间不停地外出找工作。可她只是个没有经验、没有文凭的学生,找的又是临时工,奔波几天仍毫无结果。最后,她找了一份发传单的工作,虽然很累,但一天能挣20元钱,干一个月就赚够大学第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大学学费,她是怎么也凑不齐。走投无路的母女俩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求帮助的消息。
我看到这个消息,当即决定包下董惠大学期间的所有学费。我说到做到,在我的资助下,董惠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1994年,我通过鞍山市“希望办”将200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男孩。几天后,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感谢信,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人的家庭困境和感激之情。以后的日子里,我仍是经常给这个男孩寄去一点儿钱。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这一天,我照例拿着攒够的200元钱向邮局走去。
途中,遇到了澳大利亚籍外方友人艾伦,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Hello!”
然后,他问我:“去哪里?”
我回答道:“到邮局寄点钱。”
“给你家人吗?”
我不会说谎,实话实说道:“不是,给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寄一点儿生活费。”
艾伦瞪大眼睛问道:“我明白了,哪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这个孩子与你有什么关系吗?”
“我和孩子没有关系,从来都没有见过面,是陌生人,只是从‘希望办’那里知道他需要帮助。两年来,我经常资助他。不然的话,他就可能辍学。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因为家境困难失学,因此,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让他重返校园。”
“哇!你真厉害,是个有爱心的人呀!”
听了他的夸奖,我有些不好意思,说:“没有什么,只是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
“我可以参加你的爱心行动吗?”
“当然可以!”
于是,我马上带着艾伦去了“希望办”。
在那里,艾伦选了两名孩子资助,当时就捐了款。
回来的路上,艾伦特别兴奋,他听“希望办”工作人员说我已经资助好多年了,不停地夸奖我。
我也鼓励他:“你不也是有爱心的人嘛!只要自己少吃一点儿大鱼大肉,少买一件衣服,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艾伦哈哈地大笑着:“OK!OK!你说得太好了!”
我年年捐资助学,慢慢地,我的“野心”越来越大。我觉得组织一个献血队,可以不用再担心血站缺血这个问题了。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地方,比如资助学生和帮助社会上的贫困家庭,仅凭我的一己之力去帮助人,受帮助的只能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去帮助这些处于困境的人,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帮助,才能让爱铺满整个大地。
于是,想要组织一个爱心联队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怎么挥也挥不去,我终于忍不住把它说了出来,大家当即都举手表决要加入我新组织的联队。最后,大家把这个联队的名称定为郭明义爱心联队,而我则被工友们推选为联队队长。我说:“组织这个联队,只是想让大家多帮助一下那些有困难的人,至于这个队长,我怕自己做不好,不如大家再考虑一下,看谁适合当队长。”
大伙说:“郭大哥,这个队长除了你谁都不适合。这里面好多人都是冲着你来的,如果你不当这个队长,那冲着你来的人心里会怎么想?”
我看着大伙殷切的眼神,心里极不平静。我想,大伙儿既然这样相信我,那我就应该更加努力为大家树立一个好榜样,更要走在这个队伍的前面才行。
2008年3月4日下午,团市委、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在鞍钢矿业公司活动中心召开了“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爱心旗帜”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成立暨助学金发放仪式,以此来纪念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5周年。
希望工程的实施,是功德无量的事。它唤起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么好的事,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呢?
郭明义爱心联队后来并入郭明义爱心团队,是郭明义爱心团队七支大队之一希望工程联队的前身。
截至2010年7月底,郭明义爱心联队已经发展到2800人,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到40万元,共资助1000多名特困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所有鞍钢的“80后”职工都是爱心联队的成员。
我一个人的战斗迅速成为集团作战。2010年4月,在我个人拿出3000元资助10个贫困的塔吉克族孩子后,爱心联队迅速跟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筹集3万元爱心款,由两名志愿者代表亲自送到新疆喀什塔吉克族孩子寄宿的学校。2010年7月,我开始资助独立照顾瘫痪母亲的小学生凡凡。爱心联队现已多次去孩子家里赠送必需品,并确定了长期资助方案。
我还是那个郭明义,但由我开始的道德接力,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掀起波澜。
一只燕子造不成春天,有了团队,贫困孩子才能迎来幸福的春天。
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2008年11月,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家一致推选我为队长。
要想知道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是怎样成立的,这要从我第一次献血讲起。
回想起第一次献血,我真有些不好意思。那时,我不但晕针、出汗,心里紧张得突突地打鼓。
那时,我只有33岁。1990年,单位动员大家献血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犹豫着要不要报名。
这时,我第一个走上前,在报名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好心的工友暗中给我使眼色,让我不要签。
工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我说:“这是献血,又不是帮敬老院打扫卫生,万一影响身体健康怎么办?到时候你后悔都没地方哭去。”
我听后,一挥手说:“放心吧,这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我媳妇在医院工作,我问过她,她给我讲过科学献血对身体没有任何坏处。相反,献血能促进体内血液再生,对身体还有好处呢!你根本不用担心,快去报名吧!”
那名工友略带怀疑地看着我,在心里思量着要不要相信我的话。他知道我从来只会帮助别人,不会害别人,我也不可能骗他。最后,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报上了。
随后,一些工友也都陆续报上了自己的名字。但还有很多人犹豫不决,不肯轻易相信科学献血的安全性。
到献血那天,我早早就来了。在排队期间,当我看到血从献血人的胳膊里被抽出来时,心里不禁发了毛。我赶紧调整自己的情绪,但轮到我时,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医生看到我的样子,就问我:“是第一次献血吧!”
我点点头,医生善意地笑了笑说:“难怪这么紧张,放松点儿,一会儿就好了。”
我仍是点点头,尽力放松自己,可是怎么也放松不下来。由于肌肉僵硬,第一针怎么抽都抽不出血来,全是泡泡,直到第二针才抽出血来。
虽然知道科学献血对身体不仅没有坏处,还有利于健康,但第一次看着鲜血从自己身体流出时,我晕针了。记得当时我只献了200毫升的血。当医生给我抽完血后,我坐了半个多小时才缓过来。
以前仅仅知道科学献血对身体没有坏处,而且还可以救人,可是从来没有献过,今天头一次献血竟然晕了。我笑着想:“原来自己这么胆小啊,这可不行,以后要多献几次,治治自己的胆儿才行!”
从此之后,我开始了献血生涯。
一晃20年过去了,我仍坚持献血,不过早已经不晕血了。
只要我还能献,献血这条路就要继续走下去。
直到现在,我每月捐献两个单位共1600毫升的血小板,20年来,我已经献出近6万毫升的血了。
我不仅自己献血,还大力宣传献血。
我向大家宣传说,有时候,人会发生不测,导致外伤性出血,有的产妇产后大出血,有的人严重烧伤,有的人患了血液病,有的人进行外科手术,这些人都需要靠输血来救治。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也不能用其他物质代替,只有靠他人献血来获取。因此,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科学家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可以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血流量,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