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写作在线阅读
会员

零基础学写作

周晓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10.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3-24 16:38:29 最新章节:第32章 个人品牌: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5章,从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创作者的实际写作经历,重点介绍了写作基础知识、进阶写作的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作变现的秘诀,让读者系统地理解写作技巧与变现思路。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晓丹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系统梳理了前人关于交际失误和语用失误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交际失败进行重新界定,提出交际失败不同于交际失误和语用失败,继而分析出交际失败的本质特征、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建立了交际失败的理论模型,从而更深刻地揭示言语交际的实质和规律,帮助人们认识交际失败形成的根源和机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用能力与言语修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曹阳社科9.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利用AI工具进行高效写作的指导手册,包含六个关键步骤,从明确主题到问题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掌握AI写作的核心技巧,适合职场人士、专业写作者和创作者、教育工作者、广告和创意团队、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以及公共演讲者和演讲撰稿人等广泛群体。本书的特色在于通俗易懂的AI知识讲解、丰富的案例实践、多场景应用以及一学就会的指令技巧,帮助读者利用AI进行写作,提升工作效率与创作质量。本书不仅揭示了利用AI
    邓世超社科9.9万字
  • 会员
    本书重点考察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话语如何为当时英国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再现阶级、性别、地方及帝国殖民活动等重要话题提供了叙述策略,其小说如何展示了用旨在研究自然的博物学分类法研究人类社会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博物学和其现实主义创作美学之间的关联。博物学叙事彰显了盖斯凯尔多元、跨界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学科分化日益显著的维多利亚时代,盖斯凯尔始终保持着在科学和人文之间自由游走的能力和精神需求。
    李洪青社科17.9万字
  • 会员
    本书植根于自建的《说文解字》隐喻语料库和Metalude的比较研究。本书将Metalude隐喻知识库引入汉语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揭示汉语字(词)汇化隐喻模式的语料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本书运用比较词源学从历时方面挖掘造成这些语料语言隐喻模式的历史因素,探索跨文化词汇隐喻模式、意识形态和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努力探求一种新的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语料研究范式,以推动汉语典籍词汇语料
    吴世雄 周运会 章敏社科11.3万字
  • 秘书或助理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常常被概括为“办文、办会、办事”,“办文”也就是公文写作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包括公文的分类、特点、通用格式、常用词汇、相关标准等,详细说明了实际工作中比较常用的10种法定公文——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意见、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的格式、写作方法及要点;下篇介绍了比较常用的23种非法定公文——计划、
    总助能量站社科4.7万字
  • 会员
    本书构建了话语标记主观性等级链,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相结合,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话语标记的难度体系,力图将语言研究的“体”与“用”结合起来,做到“体”为“用”立、“体”“用”连通。
    潘先军社科25.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日)沈国威社科41.1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老年语言学、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书评五个栏目,收录了《论老年人语言能力评估在我国语言能力评估体系中的定位》《我国老年人话语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反思》《历史边界对语言地理变异的影响——兼论边界效应的测量方法》《尼雷尔与坦桑尼亚斯瓦希里语的语言规划》等文章。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编社科16.7万字
  • 会员
    《AI公文写作:理念、方法与实务》一书集合了公文写作领域研究者、人工智能科学家、新媒体技术专家的跨界经验,遵循写作内在规律,运用生成式AI的技术成果,依托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平台,以“新华妙笔”为描述对象和使用平台,围绕“AI+公文”写作做了深入、系统、前沿性的剖析和阐述。本书既有对AI写作特点及其与公文结合的优势的分析,也有对“AI+公文”写作内在逻辑与全流程操作的解
    胡森林主编社科1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