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权利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新兴权利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姚建宗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法律理论法学50.4万字

更新时间:2022-11-07 18:46:32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统讨论了行政知情权、信息权、基因权、安乐死等新型权利的内容。本书的目的是要引起法学学者关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权利变迁”问题,分析我国社会特定时代背景下权利变迁的基本规律,为我国立法的权利确认和权利救济制度的设定提供理想的制度模型。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1-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力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立法权应当如何配置。这一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子问题:其一,中央和地方在事务领域上应当如何划分;其二,中央和地方立法同时调整某一领域时,地方立法应当如何协调其与中央立法规定的关系。
    俞祺法律19.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来自中德等国的刑法学者分别就“犯罪参与模式”“间接正犯”“中立帮助行为”“帮助自杀/安乐死”“参与理论面临的新挑战——数字化与互联网”等展开了讨论。
    梁根林 (德)埃里克·希尔根多夫主编法律20.6万字
  • 会员
    本书对刑事诉讼中的互联网电子证据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互联网电产证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保管、出示和验真四个阶段出发,结合司法案例和域外理论,对我国现有互联网电子证据规则展开沦述,重点分析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的理论发展和规则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冯姣法律18.7万字
  • 会员
    本书不仅要介绍经典的解释方法,还要在跨学科与法教义学的背景下超越之。具体的主题有:法源、古典与现代的解释方法以及宪法和欧盟法作为更高位阶法律的影响。此外,还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体化(如处理一般条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则)、确定法续造的正当界限、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检验顺序,以及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件事实诠释学。
    (德)托马斯·M.J.默勒斯法律62.4万字
  • 会员
    本书共分为五章,以大数据侦查法治化为题展开研究,审视我国大数据侦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大数据侦查法治化的现实困境,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数据侦查法治化路径,并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彭俊磊法律22.8万字
  • 会员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
    侯明明法律17.8万字
  • 会员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行政法定原则及其适用、法律优先原则及其适用、比例原则及其适用、正当程序原则及其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
    杨登峰法律39.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法治思想为遵循,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主线,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消化、吸收域外法治文明养分,致力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中国法治话语,用中国法治话语阐释中国法治实践,用中国法治实践升华中国法治理论;从文化视角切入,在历史经验、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坚持政理
    戴小明法律39.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阐明共享发展理念的法理基础,考察共享发展理念与我国法治建设的互动变迁史,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分析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设计路线图,分别研究了共享发展理念与民商法治、行政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刑事法治、国际法治的关系及其落地实施问题
    王海燕法律31.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就衍生作品(二次创作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同人文字作品和同人演绎视频作品)在中国著作权法体系中的承认与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本书在导论和第一篇第一章对概念进行厘定后,于第一篇第二章对衍生作品在著作权法中的不确定性做了分析。将不确定性归因于“立法”上宗旨模糊、权利范围限制与司法标准的多元性,并认为这些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著作权本质问题”的争议与“文化产业/作者/读者等利益主体的冲突”。第二篇着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