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在线阅读
会员

青铜时代

郭沫若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集16.9万字

更新时间:2021-10-29 11:29:5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青铜时代》是郭沫若先生关于秦前社会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论文集,向来与《十批判书》并称为姊妹篇。相对于偏于批评的《十批判书》而言,在《青铜时代》这部文集里,更侧重于考证。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历来为相关研究者所不可忽略的资料。而在文集之后又附录了关于钟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权威专家,这三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轻觑。
品牌: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05-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北大文研院举办的“传承”系列讲述活动文稿的合集,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26位北大学人,分享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北大的缘分和故事。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文学11.9万字
  • 会员
    本书稿系作者的部分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分属晚清和民国两个不同时期,既有朝廷重臣如张之洞等,也有藏书家如梁鼎芬等,涉及人物和内容比较广泛。
    冀满红文学22.7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论文27篇,涉及语言学、外语教学的诸多领域,比如,话语分析、语言教育、课程建设、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文体学、语言哲学、语言学史。
    钱军主编文学28万字
  • 会员
    民间故事的形态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理论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书精选汇集了近10余年故事形态学研究的最新论文成果,反映了形态学理论在民间故事以及其他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如小说、电影、游戏等)中的拓展应用,作者中既有著名教授专家,也有学界新锐和年轻学子,部分论文是首次公开发表。本书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形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深对此研究理论意义的理解,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李扬主编文学21.3万字
  • 会员
    本书共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吕植、孙玉文、唐士其、朱松纯、段慧玲、李彦、潘维、孙来斌、王世强、曹文轩、车浩、王跃生、燕继荣、张海霞)的14篇活动整理稿,主题丰富多样,有科研学习的实用方法,更有人生态度与悟道真知。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组编 宁琦主编文学13.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设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扎根沃土,决胜小康”“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从个人切身体会出发,收集了新时代青年对基层、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和领悟,弘扬主旋律,同时具有鼓舞性和启发性。
    陈宝剑主编文学4.8万字
  • 会员
    本文集分为三部分,“美论篇”体现了庞安福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的理论贡献,他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自然美性质的讨论,关于社会美、艺术美与自然美关系的论断,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是独到而极富启示意义的;“艺术篇”中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然而其中关于艺术形式美的探讨,关于短篇小说特点的分析,都是极有见地的;“美育篇”则是《青年美育概论》中由庞先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是庞先生关于社会美
    庞安福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的12篇活动整理稿,有科研学习的实用方法,更有人生态度与悟道真知。
    宁琦主编文学13.1万字
  • 会员
    本书遴选北京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优秀征文百余篇,全书分别聚焦“我的成长”“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祖国”,其中的作品情脉、意脉、语脉通达,蕴含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新一代北大人的精神风貌,凝聚了一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感。
    户国栋 王欣涛主编文学18.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丝绸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好的精神情感和民族精神。丝绸历史灿烂辉煌,一代代能工巧匠巧夺天工、举世无双的精美技艺和成就,形成了丰厚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之路与文化研究的意义已不仅仅限于文化与历史价值,更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是有关中国蚕桑丝绸业发展研究的文献选编,旨在为人
    吴晓骏 张赞梅 陈健编著文集24万字
  • 会员
    本书稿系作者的部分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分属晚清和民国两个不同时期,既有朝廷重臣如张之洞等,也有藏书家如梁鼎芬等,涉及人物和内容比较广泛。
    冀满红文集22.7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历史与展望:中西交通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年8月19日至20日,“历史与展望:中西交通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在兰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甘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学术月刊》杂志社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编入会议交流论文集的文章共61篇,本次编辑出版选定45篇,
    刘再聪主编文集53.4万字
  • 会员
    全书分三辑,分别为:历史、语言、文学。每一辑开篇均有3000余字综述,每篇文章均有二、三百字点评。其中历史一辑共16篇文章,含纪念文章8篇,这些文章既有纪念性,也有学术性,如顾潮《李文实先生与顾颉刚先生的交谊——纪念李文实先生百年诞辰》、张廷银《文实师与顾颉刚先生之学术交往史实钩述》、王希隆《李文实先生述略——以相关记载为中心》等。语言一辑收入8篇学术论文,文学一辑收入11篇学术论文,论文均体现李
    卓玛 马海龙编著文集30.1万字
  • 会员
    本文集是当前活跃在中国美国史学界一些著名学者为纪念丁则民教授而撰写的原创性成果,涉及美国革命史、内战史、种族与阶级史、城市史、外交史、冷战史及美国西部史等领域,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围绕重大问题展开论述的美国通史,研究方法涉及新政治史、比较史、社会史、国际关系史、跨国史以及文化史等。结构上既有贯通式的宏观叙事,也有对某一特定时段的专题论述,或个案分析,还有拓展横向视阈的中观研究。所有论文都是建立在当
    梁茂信主编文集44.6万字
  • 会员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虽然内容各异,但总体来说,都涉及文学、文化及中西比较研究。书中文字或缅怀学界前辈,追思其学问人品,或评述学术著作,探索其人文意蕴,或回顾往昔,由亲身经历而思考人生与时代之巨变,或记叙见闻,因游览各地而深感世界之大、文化之丰富,以及跨文化理解之重要。这些平实的文字抒发作者所思所见,不求深刻,但求真切,可以由一个小小的侧面,展现出一代人所经历的并不寻常的时代。
    张隆溪文集2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