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城市群经济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
更新时间:2021-09-09 18:33:2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研究以分析梳理相关理论为起点,结合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提出了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与类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群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经济与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环境支撑体系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四维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分析阐明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互动的动力因素,以及互动机制。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根据耦合协调四维研究框架的设计,从四个维度出发,详细考察了中原城市群经济系统发展概况与空间分异特征、中原城市群金融系统发展概况与空间分异特征、中原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概况与空间分异特征、中原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内外在驱动机制的驱动特征。通过实证研究与应用验证,揭示中原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机理,挖掘制约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可操作层面入手,系统分析对中原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进行重构的基本条件、协调机制、总体策略以及具体路径。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3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谢巧燕
- 会员本研究以分析梳理相关理论为起点,结合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提出了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与类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群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经济与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环境支撑体系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四维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分析阐明城市群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耦合互动的动力因素,以及互动机制。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根区域16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云南省域为研究范围,多视角研究就业创业问题。书中首先分析了云南就业的总体形势、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和人才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再次探讨了减少摩擦性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方法路径,并特别关注了去产能失业职工和边境劳务外国人两个特殊群体;最后提出云南促进就业创业的思路与对策,展望云南就业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经济21.4万字
- 会员《重庆经济年鉴》是一部全面介绍重庆经济发展状况的大型工具书。2019年卷为《重庆经济年鉴》的第十九卷,由“特载、部门经济运行与管理、产业状况、开发区与园区建设、区县经济、附录”共六编组成。书中主要收录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部分文献,其他文稿、数据、图表等主要来自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部分开发区与工业园区,围绕重庆经济社会热点难点开展的专题研究成果。经济45.2万字
- 会员本书根据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视角出发,在阐述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估算县域碳收支平衡情况,构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提炼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并对典型县进行实证分析。经济12.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调研,走访调查了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的广东、广西11个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理论以及调研数据成果,探究珠江—西江经济带驱动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等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丰富的理论,为东部、西部协调发展建立典型示范,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经济20.1万字
- 会员本书紧密结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的要求,分9个专题深入剖析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包括京津冀物流通道、口岸、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京津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蔬菜供应链优化、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标准化实施效用评价、物流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等。经济23.6万字
- 会员“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晋江”已经名闻全国,走向世界。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乡村、党建等多维度,探讨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在过去短短40余年从一个经济薄弱的县发展成全国县域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之一和长期位居福建省县市第一的现代化历程及其原因,寻找晋江的现代化历程对其他县市的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比如“爱拼敢赢”和“善拼会赢”的民间创业精神、“亲清”政商关系、包容的社会政策、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经济14.1万字
- 会员全书共分为四篇,国内篇主要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由来、典型省份的实践效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对中国区域发展再平衡的重要意义;北京篇主要探讨北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如何引领国内区域发展,以及如何对接国内外两大市场;国际篇,从全球视角讨论“一带一路”建设,梳理了国际分工理论中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平台下的全球价值链良性重构路径及中国方案;专题篇主要展示研究经济2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