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制造业(实践篇)
更新时间:2019-03-20 18:25:50 最新章节:附录8-1:和工业设计有关的技术
书籍简介
2010年,面对美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转型之后创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集结不同学科的重要研究人员,组成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IE),专门研究创新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美国制造业的外流与创新难题,研究成果构成了《重塑制造业》。《重塑制造业(实践篇)》是它的姊妹篇,对PIE委员会为期两年的研究做了汇报和总结。PIE委员会历时两年,用独立设计的问卷,对3596家成熟制造业企业和新创企业,以及从事制造业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并深入采访了107家企业,论述了为什么制造业对经济来说仍然举足轻重,并从人才、全球竞争、企业策略、新兴技术等角度对创新和生产制造如何在实践中结合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些信息将为制造业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与行动指南!
译者:廖丽华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理查德·洛克 瑞秋·威尔豪森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集聚经济理论、生产型城市理论和消费型城市理论为编写依据,运用卫星灯光、遥感和高程图像、宏观年鉴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型和工具、统计分析方法及计量分析技术,重点介绍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城市空间形态与经济增长、城市空间形态与企业生产效率、城市空间形态与城镇居民消费、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内容。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内部平均交通经济10.2万字
- 会员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玉米、番薯在南方山区推广最快的阶段,之后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发挥了巨大功用,在南方平原地带,则一直建树不多;最终在南方形成了西部山区玉米种植带和东南丘陵番薯种植带,虽有交汇,分庭抗礼,边界在湖广、广西。北方玉米、番薯推广更晚,光绪以降的清末民国时期才有较大发展,最终奠定了一般粮食作物的地位,然地位仍并无二者在南方山区之地位,玉米胜于番薯,尤其在春麦区番薯几无踪迹,玉米在北经济17.5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变迁规律,通过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动态分析框架,即中央—地方—农民互动创新的分析框架,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中,观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道路轨迹、特色表征和制度优势,总结其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本书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以地均利”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以地控利”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以地还利”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地利共享”的农村经济20.4万字
- 会员本书充分考虑产业及区域异质性,以准确研判四川柑橘产业供需匹配状况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四川与全国其余8个柑橘主产区的比较、四川20个柑橘种植市州的比较,揭示四川柑橘产业的特性问题,致力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双重差分法等计量模型客观评价四川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聚焦柑橘产业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效果,丰富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的经济12.4万字
- 会员本书既是对“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的深入剖析,也是对未来商业和社会发展的探索思考。本书以元宇宙各大板块为焦点,从区块链、AR、VR、数字孪生、智能合约、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领域,深入地探讨了相关技术群落如何协同迭代,从而推动新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发展。本书不仅着眼于数字技术本身的演化,更关注数字技术与商业、社会之间的深刻互动,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思考,是对“重构”社会组织模式经济28.8万字
- 会员本书针对生产型与消费型两类平台,深入探讨规制如何影响提供者搭建平台,如何影响参与者加入平台,平台如何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进一步从平台提供者与平台参与者的双重视角,探讨平台规制对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规制促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分析了平台数据集成的重要价值,倡导构建“行业大脑”以优化政策制定与产业升级。希望在应对数字时代的变革与挑战时,本书能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领导们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经济9.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宏观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微观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情况调研,聚焦乡村振兴中坚持农牧民主体存在的现实困境,重构显化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机制,探寻实现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有效路径。本书从7个部分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呈现研究背景、学术史梳理、研究价值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着力于对农牧民主体地位问题进行理论认知和现实基础。第三、四部分对民族地区农牧民主体地位进行实然分析。第五部分在实然分析基础上,通过比较借经济14.8万字
- 会员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后脱贫时代。本书从广西出发,分成四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后脱贫时代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框架。从广西旅游资源基础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后脱贫时代的背景,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广西富民增收的影响提升至战略高度的定位,提出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具体实现路径和策略。二是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经济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