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恶俗当格调(套装共2册)在线阅读
会员

别把恶俗当格调(套装共2册)

(美)保罗·福塞尔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24.7万字

更新时间:2019-03-08 10:13:44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最大的特点——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梁丽真 乐涛 石涛 何纵
上架时间:2017-12-14 00:00:00
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保罗·福塞尔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根据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预设,以结构论、建构论、互构论和复构论为线索,对西方社会学理论领域中各种主要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说明,将看似纷繁复杂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梳理为一幅有序的理论图景。
    谢立中社科114万字
  • 会员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分为“西方理论与本土化前沿”“历史社会学”“学术论文”“学术书评”四个专题,内容涉及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社会学专题、社会嵌入性与差别化食品消费等。
    王天夫主编社科17.6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就现实生活问题带来的困扰、经历以及人们应对问题时所需要的关怀、协同和整合的要求展开讨论,包括:生活就是问题解决、生命是一种成长经历、成长需要关怀、成长需要协同以及生命是一种整合。
    童敏社科15.8万字
  • 这本书认为,事物发展受偶然因素的驱动,尤其涉及改变个人生活和重塑世界的重大事件时。小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人生选择、命运际遇,大到人类进化、国运兴衰、政治博弈、经济危机,偶然性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作者通过复杂科学、混沌理论、量子力学、基因漂变、涌现现象、自组织临界现象、蝴蝶效应等自然科学的经典研究,对诸多历史大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细致地分析偶然性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个体命运的重大而
    (美)布赖恩·克拉斯社科17.3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权“中心”以外的“边缘”。表达权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针对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表达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表达权的文化维度、媒介对表达权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边缘”,本书希望探索表达权研究地
    左亦鲁社科13.6万字
  • 会员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海洋社会学学术理论集刊,集刊依托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在参会论文集中遴选优秀论文集结出版。本集刊办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载、转载海洋社会学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为我国海洋社会学的连续性集刊在国内学界属于首创,对我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有着开拓性意义。
    崔凤主编社科18.4万字
  • 会员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
    施芸卿主编社科26.4万字
  • 会员
    本书精选出第一期北京大学青年理论骨干人才培训计划中学员撰写的优秀文章,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命题,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出北大青年的思考声音,展现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与作为。
    陈宝剑主编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并重。书中研究团队基于对社工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的反思,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编中的案例研究的内涵值得其他社工同行在开展研究及项目时借鉴及参考,而“大爱之行”项目实施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和职能转移提供重要的示范的参考。
    李昺伟 吴耀健 郭思源 陈安娜等社科1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