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陕北黄土高原的村庄与社会变迁:1368-1949
更新时间:2019-01-04 12:18:5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利用丰富的地方文献,对明清至民国初年陕北黄土高原村庄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开发历史、村庄的形成、村庄的日常生活、村庄内外部的关系、国家权力与村庄等。作者深入探讨了村庄形成的地域特征、村庄生成机制、村庄共同体、村庄的边界、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进行的“现代性”改造等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区域研究个案,可以提供与华北、华南村庄研究进行比较的类型,有助于深入推进中国村庄史研究和乡村社会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秦燕
- 会员本书融合“革命史”“现代化史”“社会史”几种研究模式,将延安时期农民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实证范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和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从抗战爱国的民族意识教育、阶级斗争教育、民主意识教育三个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实施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过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中国政治27.5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把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社会发展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尽量客观、真实地展现甘宁青社会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背景下的种种变迁景象,强调商人在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时,探讨社会变迁对商人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清前中期甘宁青地区的商业发展、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主要国内商贸活动、近代甘宁青皮毛出口贸易中的商人群体、商人与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视野下,本书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多历史21.7万字
- 会员《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三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续集,收录译者所见澳门本地所存1872—1874年澳门华工出洋的历史文献。文献分为关于华工出洋的训令与章程、澳门华工出洋统计报表、澳门辅政司署文件、抵澳华工遣返交接公文、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局文件、葡萄牙驻安德列斯群岛哈瓦那总领事馆文件、葡萄牙驻秘鲁总领事馆文件、澳门船政厅文件八个部分。依据这批文献,可以对澳门港口华工出洋历史的多个方面作出澄历史14万字
- 会员本书在阐述古代城镇起源、结构、鉴定方法,以及扼要介绍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古城的基础上,从辽金行政机构设置出发,按其古城建筑时间、行政机构治所地望、行政机构设置沿革、古城历史地位及遗址保护利用等,展开专题研究。希望能为辽金史地研究者或对辽金史地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启发辽金史地研究问题的思考。历史28.2万字
- 会员本书是关于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学。作为融合历史人类学与都市社区研究的尝试,本书借鉴人类学“地志学转向”对世界物质性的关注,运用“地景制作”的概念,通过城市整体空间及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与家园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一座城市的地志脉络,探讨了其中的权力、文化与历史。基于城市地景制作的历史实践,归纳出空间支配的不同类型:帝国晚期的“象征支配”,改革开放之前的“总体支配”,当下的“生命支配”。最后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历史22.2万字
- 会员本书为政协江门市新会区社会和法治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利用各类文献档案及口述资料,精选21篇文章,从“红色记忆”和“葵乡人物”两个专题入手,发掘和汇集历史当事人的所历、所见、所闻,阐释了江门新会的红色历史、人物光辉事迹。全书植根于江门新会地方文化,以小而微的视角切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般历史记载的不足,为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物存证。同时多篇文章书写了革命年代、建设年代的人、事、物,具有积极向上的历史9.6万字
- 会员该书是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主编,会同文旅、传媒等单位,依托深圳市基层全覆盖调研成果编写而成,着眼于深圳市82个街道,一区一册,全面剖析全市各街道的地理、历史、人文、产业、自然风光等要素,既可以让初次来深的游客对深圳各街道有初步了解,也可以帮居住多年的本地居民补全对居住街道认识。历史8.7万字
- 会员《北京史学》是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主要着力进行北京史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专题研究”,探讨北京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学术文化、环境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学术问题;“新书评介”,介绍近期出版的北京史学术著作;“研究综述”,对近年来北京史学研究成果及动态、学术活动等加以总结,为读者提供学术参考及资讯;“史料拾遗”,刊载或介绍新近发现的与北京史研究相关的新历史20.3万字
- 会员2015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在华北古城——保定举办了以“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为会议论文集结而成,从不同侧面探讨近代华北及区域史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京津冀区域社会史。历史37.1万字
- 会员本书以“空间”作为切入点,以城市变迁的历程为线索,探讨有关临清的城市性、现代性等问题。这里的“空间”不仅指涉地理空间或有形空间,也包括社会空间或无形空间,或者说是这些空间的统一。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城市地景及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通过城市空间的不断“再生产”过程,探讨“空间—权力”的关系问题,揭示具有支配力量的权力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历史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