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共6册)在线阅读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共6册)

历史世界史148万字

更新时间:2020-01-17 14:09:55 最新章节:译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极简人类史》是一部视野宏大、脉络清晰的人类简史。它讲述现代智人近10万年的发展轨迹,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在138亿年宇宙演化的壮阔背景下,俯瞰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构建一幅关于人类历史的路线图。从宇宙大爆炸、星系演变、生命进化,讲到早期社会的诞生、农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与文明危机。全书共4个篇章,在不到10万字的篇幅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阶段的发展框架:第1章,“前传:开端之前”,讲述在宇宙演化进程中,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现代智人是如何出现的;第2章,“开端:采集狩猎时代”,讲述现代智人如何从生物圈中脱颖而出,建立人类社会;第3章,“加速:农耕时代”,讲述农业文明的扩散,以及分散在各地的社群如何建立起相似的生活方式;第4章,“我们的世界:近现代”,讲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的诞生,及其如何一次次将我们推到文明危机的边缘。通过这4个章节,《极简人类史》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历史大图景,帮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类历史从哪里来,以及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这本书用一个大比例尺看待人类历史,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了无生趣的事实”,而是富有逻辑、互动连接的人类共同的故事。"《人类的演变》,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诸如白人贩卖黑奴、原始社会的暴力残杀,亦或是其他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在当时却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状态?而诸如自己骑着驴却让太太负重这样在伯明翰会受到谴责的行为,为何到了希腊北部小村庄阿斯罗斯却理所应当?伊恩莫里斯在《人类的演变》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答。他认为,随着每个时代人们获取能量方式的变化,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而每一个时代与其对应的观念又恰是“得其所需”:在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采集者社会,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们以自由小群体的形式生活,因此不能容忍等级制度,却能容忍暴力;而以农耕为生的农业社会,过上了相对安定生活的人们不太能忍受暴力,却相对能够容忍等级制度……伊恩莫里斯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意识,从宏观视角,结合考古学、生物学等,论述了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物质力量对人类已树立并秉持了两万多年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回溯过去,亦展望未来,并反思了人类有无可能正在为自己的灭绝铺路。这本书为现代人理解乃至宽容过去时代的价值观,至少是比较平心静气对待它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基础;也为我们更客观、深入地了解当下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以及更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未来,带来了独特的视角。"《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推荐。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自1967年问世至今,麦克尼尔《世界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全球史研究奠基人麦克尼尔的这部潜心力作《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分为四个部分三十章,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四大文明,将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处于潜在状态的整体,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勾画整体而互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综览几千年间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第一部分为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第二部分为各文明之间的平衡,第三部分为西方的支配地位,第四部分为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他强调文明间的融合,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地理、交通、技术、文艺等,人类文明的诸要素一一展现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文字引人入胜。《文明的度量》是《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续篇。就其书中提到的“社会发展指数”,作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并使用突破性的社会发展研究数据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社会发展状况。这次,作者对东西方发展状况的研究跨度1.5万年。深入总结西方什么时候主导了世界、为什么主导世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21世纪。"《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这本书中你讲读到,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将各个学科的全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但《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西方将主宰多久》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几万年来,战争一直被视作人类大的梦魇,但在这本《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罕见地融合了客观的学术研究和惊人的智慧的书中,《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伊恩·莫里斯进行了颠覆性的思考,他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长期来看,尽管战争带来了杀戮和血腥,却使人类更安全、更富庶。《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讲述了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引人入胜的战争故事,历数从类人猿到机器人的15000年的争斗和暴力,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再到“美利坚帝国”。莫里斯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时代,人们生活在争斗不休的小社会中,有1/10甚至1/5的可能会死于暴力。与之相反,在20世纪,尽管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等大小战乱,每100个人却只有不到1个人死于暴力。这都是因为战争,也只有战争打造出的利维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够确保稳定,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富庶。这本书对15000年人类战争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期。如果我们可以度过这一阶段,那么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终结战争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但莫里斯认为,要想知道战争接下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必须先明了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无疑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战争的方式,并改变我们在未来应对冲突的选择。对于那些认为战争是普世灾难的人来说,这本书将改变他们看待历史的角度;而对于每一个参与战争与和平的事业,或是在任何一方面会影响人类命运走向的人,都应当读读这本《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栾力夫 马睿 李阳 钱峰 施诚 赵婧
上架时间:2016-07-08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莫里斯 威廉·麦克尼尔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30个主题串联起英国从史前直至当下的历史。大到介绍英国史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如君主立宪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政党制度的演变、现代司法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与弊病、外交政策传统与特色等;小到介绍英国人的吃、穿、住、行、习俗、偏好等,向读者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英国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了其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刘成历史11.4万字
  • 18世纪是法国的世纪,路易十四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君主制政体。但在1789年,“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博弈不仅彻底摧毁了前者,还使其声誉扫地,法国也随之陷入动荡之中,直到拿破仑重建秩序。本书勾勒了这段承上启下历史时期的波澜画卷,科林·琼斯以扣人心弦的讲述,追溯了在这个跌宕世纪中走向迟暮的波旁王朝。王权与高等法院间难以调和的斗争,贵族与平民间无法弥合的分野,启蒙运动的浪潮,对外战争的冲
    (英)科林·琼斯历史48.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法兰西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600年马赛利亚城(马赛的前身)诞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从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圣女贞德、“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太阳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老虎总理”克雷孟梭、“永远的将军”戴高乐,到大革命的群众、“五月风暴”的学生、罢工运动的工人,成百上千的人物、事件交织缔造了法兰西波澜壮阔的历史。
    吕一民历史15.7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论述了罗马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罗马帝国的建立,描述的时间是从优利乌斯·恺撒被暗杀的第二年开始到优利亚—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禄自杀身亡的第二年为止。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叙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论述和分析了政府体制。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主要提供了这一时期罗马世界各地区的基本概况。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涉及了这一时期关于罗马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内容(罗马城;社会结构;艺术、文
    (英)阿兰·K.鲍曼 (英)爱德华·钱普林 (英)安德鲁·林托特历史117万字
  • 会员
    《欧美史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8—2019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第3辑,分专题研究和学术综述两大块,其中专题研究8篇,学术综述12篇。这些文章涉及欧洲、美洲的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或总结分析了近两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王超 信美利主编历史25.7万字
  • 会员
    拉萨具有1300多年建城历史,在市区或市郊有许多古地名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地名也可以看出拉萨城市的变迁。书中每一个地名之由来、位置、含义、藏文写法及词义、汉语拼写等,作者都一一作了考证,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作者走访了不少专家、老僧人和民间人士,请他们讲述当地风俗、地名由来等。另外,作者还查找文献记录和老照片,将原来地方的风貌展现给读者,利用走访之机,将地方现状拍摄了照片,使本书图文并茂,更
    达瓦历史13.1万字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
    刘新成主编历史26.7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6—2017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系列文集的第1辑,共收入20篇文章,均是已发表过的。这些文章涉及欧洲研究、美国研究、中欧及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这些成果结集出版,既是对过去研究的一种思考与总结,也有利于推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继续研究。
    孟庆龙 王宏波主编历史23.6万字
  • 会员
    书稿为论文集,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均已发表。书稿分五卷,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研究”“俄罗斯中亚”“欧美史研究”“亚非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书稿主要包括了以下文章:易建平《关于国家定义的重新认识》、刘健《赫梯基拉姆节日活动的仪式特征及其功能》、吕厚量《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比亚文化》、祝宏俊《古代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王超华《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
    汪朝光 罗文东主编历史29.8万字